太后是个科学家_作者:福花(62)

2019-06-07 福花

  宋朝好啊,宋朝可是所有朝代里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最重要的是,这个朝代的发明创造最多,所以,非常适合华轻雪在这里安家落户。

  华轻雪在街上慢慢挑着选着。

  干菊花、生姜、枸杞这些东西都很常见,药铺就有卖的。华轻雪刚开始做,不准备买太多,所以每样只买一点点,并没有花多少钱。

  只是买梅子的时候遇到了问题。

  梅子绿茶的口感好坏,话梅是关键,一定要选那种够咸够酸的话梅,冲出来的茶才够味儿。

  可是华轻雪转悠了很久,也没买到合适的话梅,或者可以说,这个时代的话梅,腌制手法以及味道,都和她认知中的有所差别。

  梅子绿茶是不能做了。

  华轻雪不禁有些失望,她正想着还有没有别的茶可以代替,瞥眼看见前面卖米粮的铺面,搬出来许多玉米!

  玉米?!

  真的是玉米?!

  华轻雪惊呆了!

  玉米不是应该明朝才会有的吗?……啊!又忘了,这里不是她认知里的那段历史啊!

  华轻雪好奇的走过去打听,她主要是想知道,这玉米是本地产的,还是外地引进的?

  眼下买东西的人不多,店小二也乐得和她闲聊。

  原来这里的玉米不叫玉米,而是叫做玉麦,是商人从海外带回大齐,作为稀罕物进献给皇帝,皇帝一见,龙心大悦,立即让户部大司农去把这种农作物推广开来。

  不过这推广似乎刚开始没几个年头,种植的人不算太多,人们对这种新作物也在慢慢熟悉中,虽然知道新鲜玉米蒸煮后香甜鲜嫩,但是晒干的玉米,因为磨面后口感粗粝,就不太受欢迎了。

  华轻雪问了价格,发现很便宜,便开开心心买了两三根。

  大肆采购的华轻雪心满意足回到住处,已经快到中午,人也饥肠辘辘了,可是家里没有吃的,她这才想起刚才光顾着买煮茶的材料,却忘记买家里用的米粮油盐。

  唉……这顿折腾啊……

  正准备再出趟门,抬眼见何婶子拉着板车回来了。

  华轻雪眼睛一亮,凑过去问:“婶子,您有剩下的包子馒头吗?能卖我吗?”

  何婶子先是愣了下,继而笑起来,“没吃饭呐?”

  华轻雪腼腆的笑笑,“嗯,还没顾得上做。”

  何婶子转身从筐里拿出两三个馒头塞到华轻雪手里,“包子卖完了,剩这些你拿着吃吧。”

  华轻雪赶紧掏钱,何婶子自然是不肯要,两个人又来来回回推拒一番,何婶子才勉强收下了钱。

  何婶子进屋将竹筐褥子等物收拾起来,华轻雪一边啃馒头,一边像跟屁虫似的跟在何婶子身后,问:“婶子,我打算去街上摆个摊子卖茶,您有没有什么好意见呀?”

  何婶子回头看她,神态有些犹疑,“你小姑娘家家,出去摆摊……只怕会吃亏呢。”

  尤其华轻雪还长得柔柔弱弱,这要是遇到个混不吝的地痞流氓,岂不是要糟?

  华轻雪睁大眼睛问:“会有危险么?可是我刚才上街,看着治安挺好啊……”

  何婶子想了想,对她说:“要不,你去东正街试试,那边的摊位是衙门圈定出来的,只要交了钱,就不会有人乱占地方,而且有差役时不时巡街,治安很好。”

  华轻雪问:“要交多少钱?”

  “我记着好像……每个月五十文吧。”何婶子想了想,严肃叮嘱她,“花点钱是小事,最要紧的是安全,你一个小姑娘,不像我们这些糟婆子,还是小心些才好。”

  华轻雪连连点头。

  何婶子又提醒她:“不过要去租摊位,得先去衙门办手续,没个十天半月只怕办不下来,你要真想租,可得趁早去。”

  这么麻烦啊……

  华轻雪记在心里,又跟何婶子道了谢,揣着剩下的馒头回屋里去了。

  下午,华轻雪带着自己的户籍证明和银子,出门了。

  不过她不是要去衙门,而是要去将军府。

  讲真,她一个女人,去衙门那种地方,还真是有些发憷。大约是因为上次在辽兵那里的阴影太深……

  既然大胡子说了有什么事都可以去将军府找管家,这样的人脉关系当然不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