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河清在一旁看着呢,这孩子手脚麻利,做事却不急躁,做起事情来有板有眼,像个老手。杜河清暗自点头,对邱大成表情是十分的满意。
渐渐的,铺子里客人多了起来。
邱大成忙得团团转,片刻也不得歇。
杜河清也没闲着,一会儿收钱,一会儿帮忙收拾桌子,两个人各司其职,一点差错都没出。
要是没有邱大成,只怕今天还真忙不过来。
杜河清越发觉得,这人是请对了。
“大成啊,你歇歇喝口水。”趁着人少的空档,杜河清给邱大成倒了一碗水,让他歇会。
哪知邱大成却道:“叔,我不累!”
“你这孩子,面又不是一天能卖完的,赶紧喝一口。”
邱大成笑了笑,走过去把水喝了。
正在这时,门口又进来了一个人。邱大成连忙把水碗放下,上前招呼:“客官里面请,一位吗?”
那人笑了笑,指指杜河清道:“我找你们老板。”
“哟,老赵!”杜河清迎了出来,给邱大成介绍道:“这是隔壁的赵老板!”隔壁是个成衣铺子,开了有些年了,一开始杜河浦在这儿开茶馆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了。
“啥老板不老板的!老杜,你这是雇伙计了,生意越做越大啊!”
“行了行了,赶紧坐。”杜河浦挑了一张角落位置,对邱大成道:“大成啊,给赵老板沏茶!”
邱大成应了一声,连忙沏茶去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早安心
“老赵,你那边铺子不忙啊,咋有空来找我呢?”杜河浦亲自给赵老板倒了一杯茶,两人就着一盘花生米,唠了起来。
老赵喝了一口清茶,才道:“忙啥啊,我那边生意啥样,你还不清楚吗?”
要说赵老板跟杜河清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了,早在杜河浦开茶寮的时候,他就已经认识杜河清了。那时候杜河清偶尔过来送菜,碰见他了,就会跟他打声招呼。当时他就看出来了,这哥俩,一个好吃懒做,好高骛远;一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是一路人。
果真,老二在镇子上开了几年茶寮,也没挣多少钱,养的儿子眼高手低,跟个废材也没啥两样。再看看老大,才来镇子上几年啊,小买卖做的风声水起,儿子,闺女,个个都是本份人。
杜河清笑了笑,“要不你干点别的得了,我看成衣铺子不老少,竞争也大!”
赵家祖传的制衣手艺,只是到了赵老板这一辈,天赋不高,祖师爷不赏饭吃。他这铺子坚持了十几年,也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干啥啊?要不我也开面馆?”这就是玩笑话了。
杜河清喝了两口茶,道:“我看行,就怕你没有这手艺。”
赵老板苦笑道:“你还嫌跟你打擂抬的人少啊!”他下巴微扬,朝一个方向指了指。
杜河清知道他说的是关家!
“关家生意就那么地吧,影响不了我们。”东西便宜,但质量不行,注定走不长远。有的人不知底细,去了一回还能去第二回 ?要是图便宜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话说得多有底气啊,要是他的生意也能像杜家这样,那该多好啊!
“老弟,我跟你说句实话,铺子干不下去了,我打算回老家。”
杜河清当下惊了惊,“你这是想好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个道理我当然知道,我这也是真没办法了!祖传的家业,要是真能干下去,我能不干?跟你不说假话,我就不是吃这碗饭的料。”
杜河清点了点头,却不好再说什么了。
赵老板吃了两粒花生,才又道:“我想带着一家子老小回老家。老家还有房子呢,虽然没有地了,但是把铺子卖了以后,应该还能置办一些田。”
杜河清也不知道该说啥了,想了一会儿,才道:“种地也挺好的,自己手里有粮食,有菜,能省下不少钱呢!”
赵家人口多,负担重,全家老小就指着这个成衣铺子过活,实在有些艰难。头几年赵老板也想过回家去,只是那是他的老爹还健在,脾气倔的很,说什么也不肯放弃这份产业。去年老赵头死了,赵老板便把他送到老家安葬,如今老太太惦记自个的老头子,时常也叨叨要回家,因此回乡的事儿便是这样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