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二夫人一时间摸不准太夫人的意思,斟酌着说道:“虽然有些气性,跑回了娘家,但好在顾全着大局,没做出什么让我们宋家丢脸的事情出来。”犹豫着,望着太夫人的脸色,她又补充道:“可那些娇滴滴的小丫头们,哪个不是这般娇气的呢!”
太夫人却叹了口气:“这个晴娘只怕是个不简单的。”
“此话怎讲?”宋二夫人却有些疑惑,觉得晴娘不过是一个性子烈一点的姑娘,为人处世倒有几分可取之处。可但凡聪明点的姑娘,又哪里会和婆婆、相公对着干的呢?可是太夫人却说她不简单……
太夫人就道:“她要回娘家,没告诉她婆婆,却来禀了我们。”
“回来之后又多带了两个强壮的仆妇回来。”太夫人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种无奈和看破世事的沧桑:“在书房,临春拿镇纸砸了她的事情,只怕唐家已经知道了。可她却安抚住了临春,不止如此,还说要给临春抬个姨娘,把陪嫁交给唐氏保管……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这般往深处一想,宋二夫人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唐家既然给了她人,便是在警告我们宋家,要我们善待晴娘。有人给她撑腰,她却把这口气咽了下去,甚至连陪嫁都给了唐氏……旁人知道了,只会说唐家教女有方,晴娘贤良淑德。”
“可我瞧着,她不是能把这口气咽下去的人!”宋二夫人望着太夫人,低声道:“娘,这件事情只怕……有些复杂。”
太夫人就淡淡的说道:“往后若再闹出些什么事情,恐怕临春和唐氏就百口莫辩了。旁人的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
第233章 雨送黄昏花易落(二十三)
“我们府里还有好几个哥儿没说亲,几个姐儿们待字闺中,这件事情若是传出去……”宋二夫人想着,却出了一身的冷汗:“娘,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
若是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影响整个宋家的下一代。
太夫人想了想,就说道:“我那天让你找的地契和宅子可找到了?”
宋二人笑了起来:“我们怎么好意思动用您老人家的陪嫁呢?我前几天托人在银杏胡同买了一个三进三出的宅子,虽然不大,但贵在雅致,想来拿去给唐氏,她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太夫人望着宋二夫人的目光就柔和了许多,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何必再去买宅子,我的陪嫁动不得,你的陪嫁就能动得了?”太夫人一面说,一面叫了丫鬟过来,开库房拿了好些个好东西给了宋二夫人。
隔了两天,太夫人就把唐氏叫到跟前,寒暄客气了一会儿,就淡淡的说道:“前些日子,我听说,你想带着儿子媳妇们搬出去住。所以就让二夫人相看着买了桩宅子。临春也大了,将来还要秀才、举人的考上去,将来再生儿育女的,你想出去单住也没什么。只是往后,闲来无事了就回来看看我这个老婆子!”
小丫鬟就把装着地契的锦盒递给了唐氏。
唐氏一时间又惊又喜。
惊得是,太夫人竟然知道自己的心思。
喜的是,这样一桩好事就掉在了自己的头上,不要钱的宅子,还是在银杏胡同,少说也有三四百两银子了!
太夫人一直仔细观察着唐氏脸上的表情,半响后只觉得心灰意冷,淡淡的说道:“公中再出五百两银子,给临春置办些田产,这来来往往的,也花费不少银子。所以,你们搬出去了,就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好了,我们也跟着沾沾光。”
言外之意就是过得不好也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唐氏听懂了太夫人的潜台词,抬起眸子错愕的看着眼前这个头发都有些花白的妇人,也就是说她如果搬出去了,就没办法再从宋家拿月例银子了吗?
然后唐氏就看到太夫人一脸疲倦的打了个哈欠,又对着她叮嘱了几句,一副送客的说辞。
唐氏见状,就起身告退。
拿着地契连自己的地方都没回去,径直去了宋临春的书房。
把刚刚的事情告诉了宋临春。
宋临春就一脸惊愕的看着唐氏:“娘,您怎么能答应呢?!”
唐氏的脸色就一沉:“这怎么不能答应?我们可以单独出去住,有自己的宅子,难道还不好吗?”
宋临春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宋家对自己仕途的帮助,也没办法解释,靠着宋家这棵大树,旁人才会多看自己几眼。可如今太夫人的意思,分明就是,给了银子和钱,就想把他们这个旁支扫地出门……没了宋家的扶持,往后的日子只怕是更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