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真的。”梁永耀听她这么说,就知道她根本没有关心这件事,那说明什么,说明她百分百有信心。“现在仓库里的酒一瓶也没剩下了,外面排满了来运酒的车,我和爸都要躲起来了——”
“为什么?”方明湘惊叫。“难道有人拿不到酒,找你们开后门了?”
这很容易理解,国人一直是这付德性,什么东西流行了,大家一窝蜂去抢,因为这时候只要有货了,就能赚到钱。
“还真被你说中了,现在就是这样一付情况。”梁永耀头疼地说道:“明湘,你主意多,有没有办法,帮我们破解目前这个困难?”
“办法当然是有的。”方明湘轻描淡写地回答。
类似的问题,前世可发生不止一次了,所以重生就有这个好处,在别人看来处于绝境的时候,她照样有参照的办法。
“什么办法,你快说?”梁永耀急不可耐地问。
“收购其它黄酒厂家,全部换上你们的包装,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明湘也没有故弄玄虚,直接开口道。
就像前世的饮料厂,全是靠收购完成快速扩张的,既然梁总有这个野心,那这一步总得跨出去。
单靠酒厂扩大生产,效率太低了。
“你的意思是,把其它酒好,销售不成功的酒厂收购过来,成为我们的分厂?”梁永耀一听,反应过来。“这么办法又简单又实用,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
“因为当局者迷吧!”方明湘笑着给了他一个台阶。
其实管理就是这么简单,很多人碰到困难时,抓破头也想不出办法。
换个管理人员过来,轻轻松松就把问题解决了。
有人不服气,觉得方法这么简单,却不知道这就是管理能力高低的体现。
你想不出,别人能想得到,这就是能力。
“那我不跟你说了。”梁永耀现在急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然后商量一下,去收购哪几家工厂最合适。
“行。”方明湘笑着回答。
挂了电话,想到他们的酒厂换了包装和宣传后,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也为他们高兴。
这样一来,梁总帮大舅介绍工作,以及介绍自己认识宋镇长的人情,应该也抵得过了吧!
倒不是她非要这样衡量关系,主要是欠别人人情太多,关系就不平等了,自己在对方面前就会心虚。
这不是方明湘喜欢的状态。
像现在这样,双方各自帮忙,自己也算替梁总解决了两个难题,她就能理直气壮地站在他们父子面前了。
第一百十八章 生意变化
西关镇是黄酒之乡,叫得上号的大型酒厂,大概有五六家,其它还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中小型酿酒企业。
有的甚至没有品牌,只是把酒酿好后封坛,发到农贸市场或者乡村小店零售。
虞城历来有喝黄酒的习惯,中低档黄酒销量一直不低。
在城市里,有工人干了一天体力活后下班,叫上三五个同事好友,花五毛钱打上一碗老酒,再买点花生米或兰花豆,直接坐在小店门口,边侃大山边喝酒,实在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
等到喝得微醺后,回家睡一觉,总能睡得又香又沉。
早上醒来后,昨天的疲劳早已消除,起床后又是一条好汉。
乡村就不用说了,特别是农忙时节,有的男人一天三餐都要喝一碗黄酒,才有力气天天干体力活。
如果家里来客人,同样会拿只玻璃瓶,去小店买一斤酒,再煎三只荷包蛋来招待。
方明湘以前总是充当跑腿员的角色,毕竟哥哥走路不方便。
如果家里有人天天要饮酒,等下半年打了新糯米后,会留下一百多斤,在过年前,请酿酒师傅给自家酿一缸酒。
这样的话,自己喝的酒有了,过年时招待客人的酒也有了。
自家酿酒,肯定比去小店买便宜多了。
所以只要酒厂的师傅技术过关,酿出来的酒口味未必会比那些品牌酒差,有的人甚至认准某家小厂出来的酒,觉得它的味道才是最好的。
方明湘会这样建议梁永耀,就是因为明白这一点。
接下来梁家父子如何具体操作,她并不关心,毕竟专业方面的事,他们比自己精通多了。
她关心的是如何让制衣作坊的生意好起来。
忽然想到前世一些小制衣作坊,会联系一些工厂和单位,替他们制作工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