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四好种田_作者:卫乔(926)

  方明湘见大家一致赞同买地建中转站,还建议加大投资,暗暗点头。

  这些人眼界都不低,自己一说出目的之后,就能有这番见解,说明大家都看好运输公司未来的发展。

  既然这样,她就没必要小打小闹了,直接买一千亩地下来,规模等于余杭的公司总部。

  以后走甬城出海的货,全部在这边临时停靠,这样一来,甬城的中转站,面积小一点就行了。

  这件事定下来之后,后面由赵思慎负责,他单独跟郑叔和谢国兴商量,不必再在会议上商讨细节。

  郑建树做了总结后,又说了第二项议题,就是服装厂将来的发展方向问题。

  这件事方明湘还没有和其它人商量过,开会前,只是简单和郑建树通了一下气。

  因为精力主要放在运输公司和瓶装水公司上,最早投资的几个工厂,最近很少关注。

  但是高速公路开通后,虞城和余杭的距离变近了,让方明湘有了新的想法。

  那就是服装厂不应该限制在虞城,趁现在经济飞速发展,抓紧时间做大做强。

  这个时候做品牌难度比较大,因为你投入再多,别人都能轻易山寨你的款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跑量。

  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第一个就是在四季青搞批发,大量出货,以量取胜。

  第二个就是在甬城找外贸订单,给国外做代加工。

  加入WTO前,代理加工的利润还没那么低,所以得抓紧赚钱。

  方明湘相信以邵玉竹在甬城的关系,帮自己联系几家外贸企业,应该没问题。

  甚至可以直接在甬城建外贸分公司,联系国外的服装品牌,替他们加工产品。

  只要舍得花钱,挖几个做过外贸服装的业务员,应该不会太难。

  如果甬城不容易,就去深城和羊城挖人。

  那边外贸做得最早,人才特别多。

  特别是深城,那些港资企业本来就是做外贸起家的,后来搬到深城,业务自然也带了过来。

  日企台企也差不多,大多是替本地加工后,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

  最后整个珠三角,都因为外贸加工,获得飞速发速。

  没有这些订单,方明湘无法想像那边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方明湘这样的野心,郑建树自然是赞同的。

  既然公司推行分公司负责人制度,那董高远就得承担起责任,把分公司的架构做出改变,适应公司的要求。

  他接下来也会帮他把分公司的架构建起来,看还缺少哪方面的人才,和人力资源部联系好,及时招人。

  “董厂长这边有问题吗?”说完了,郑建树问了一句。

  问这话的时候,双眼余光扫了其它管理人员一眼。

  以前在公司,他什么都得管,特别繁忙。

  现在可以交给在座的人去负责,大家的权力是大了,责任同样大了。

  第十一章 一鸣惊人的章星洲

  特别是章星洲,以前牢骚特别多。

  总说自己被困在一个小厂里,没有发挥能力的机会。

  等一会看他还敢不敢这么傲,只怕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把分公司做大做强了。

  “没问题,我会尽快把工作计划写出来。”董高远性格比较沉稳,认真地回答。“只是需要公司和郑总配合,具体我们会议结束后再谈。”

  他是聪明人,知道想实现目标,离不开上面的支持。

  任何一个管理人员,都有野心,如果自己达到了方小姐的要求,那以后在公司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那就先这样定了。”郑建树见他这样说,点头回答。

  想完成方小姐的目标,肯定不容易,接下来他恐怕得在花大量的时间,在董高远这边。

  不管是工厂扩大规模,还是建批发部以及物色管理人员,或者在甬城建外贸公司,都不可能一步达成目标。

  “第三项议题,是电子厂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说完服装厂,他把目光对准章星洲。

  章星洲神情一顿,一下子坐直身子。

  如果说刚开始时,他对自己的不被重视,还有些不满意的话,现在开始担心自己的能力了。

  制衣厂这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真的做好,难度非常大。

  也不知道方小姐给自己的电子厂,定下什么目标。

  “电子厂那边,章厂长有什么想法?”没想到郑建树并没有直接提出方案,反而问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