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_作者:落雨秋寒(85)

  烧炭要用到的原材料是灌木,不是成树,主杆直径有两三指是最好的。

  灌木不成材,没什么妨碍,不用经过官府,但因为他们需要的量大,为预防红眼病,还是需要打点一下村长。

  他们村是几千人的大村,村长的权力还是蛮大的。林蔚然这个想法一闪而逝。

  她发现她脚下的这座山,大树成树还挺多的。而且因为成树多,树底下的灌木都很矮。她观察了一下,大多数树底下的灌木主杆都很细,最粗不过是拇指粗,达不到她的要求。

  不过她发现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这里竟然有山稔树!

  这种树通常都是成片成片地长,只因它们的繁殖能力太厉害了。这种灌木成长两三年,就能长得比人还高,粗的时候有手腕粗细,最重要的是它质地细密,十分适合烧炭。

  烧出来的炭形状很好,且不易断还耐烧,在炭市上行情十分不错。

  发现了山稔树,林蔚然很兴奋,整个人琢磨开了。

  “娘,姥姥姥爷家今年的日子是不是不太好过呀?”林蔚然一边走一边问。

  林母叹了口气,“现在哪家日子好过了,以前也一般,在给你姥爷花了那么大一笔银子治脚之后,怕是更难了。”

  林蔚然仔细地观察,又被她发现了一小片约五六棵山稔树,她想这山上一定有成片的山稔树林。这树喜阳,她能在被大树树枝覆盖的树根处找到几株就说明了还有更多。

  “娘,那舅舅们最近都在干啥呢?”林蔚然和林母打听打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她几个舅舅和表哥们都是壮劳力呢。

  提起这个,林母就愁哇。

  “听你姥姥说,你二舅打算带几个表哥到镇上去打短工,大舅和在家的两个表哥上山坎柴,准备入冬后挑到镇上去卖。”

  杨氏年轻的时候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三女两男,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大概是营养不够,生出来时猫儿一般大小,没出月子就夭折了。幸而两个舅妈争气,到了林蔚然他们这一代,两妯娌一口气生了七个男娃三个女娃,曾家这才人丁兴旺起来。

  “这样能卖多少钱啊?”

  “冬天的柴禾会更贵一些,晒得焦干,不带水份,挑到集市上去,一担柴也不过卖十个铜子。”

  ……古代劳动力真不值钱!林母告诉她这还是贵的。

  “这累死累活也赚不到钱啊。”

  “那有什么办法,咱们农户全都是靠天吃饭,只求一年到头能填饱肚子就成,年景好的时候攒点钱能盖间房子给儿子娶个媳妇就满足啦。”

  “那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了呢?”

  “……有钱就治,没钱也没办法,都是命!”

  很听天由命的说法和态度。

  林蔚然不语,她不会灌输林母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之类的鸡汤,人家怀着这样的想法过了这么些年,还不是活得好好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娘,你别担心,姥姥家的日子慢慢会好起来的。”

  “希望吧。”

  “娘,那么炭呢,会不会比木柴贵啊?”

  “咱们农家自己烧的碎炭不值钱,首先卖相不好,再者便是不经烧。”

  “我是说市面上的炭,比如银霜炭、红萝炭之类的。”

  原主之前在侯府,冬天都能分到足够份额的银霜炭,但像林芊然这些庶女就不一定了,肯定会掺杂一些孬炭的。由此可推测,这银霜炭红萝炭必然是量少又贵的东西,否则的话怎么会连侯府都备不够呢?

  兽金炭就算了,专供皇家,有钱也买不到的好货。

  “这个为娘的不知道。”林母老实说,这样的东西明显就不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也没那个必要,所以她也从不关心价格。

  林蔚然泄气,她二哥在就好了,林蔚然觉得林家人中最有可能知道这方面消息的人就是他了。不过有一点她是敢肯定的,炭一定比柴贵!

  “娘,二哥什么时候回来家里啊?”

  “你二哥啊,半个月回一次家吧,还久着呢。”

  林母不知道想到什么,低低地叹了口气。老二去县学之前偷偷和他们说,今年的解试他就不参加了,感觉自己准备的并不充分,预备来年再考。

  老二今年十八,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十八岁就寒门读书的人来说还年轻着呢,晚一年也没什么。但作为父母的他们知道他为了此次的解试准备了多久,没人举荐,他自荐,考过了院试,成为乡贡,方得了去府城参加解试的资格。然后他说没准备好,不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