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春光[豪门]_作者:林格啾(116)

  却蓦地,耳边警铃大作,她霍然抬头,眼见安检仪顶端红灯急剧闪烁,霎时之间,便被三两个机场工作人员四下围住!

  刚才还友善示意她配合检查的安检员,此刻面向她,满脸严肃指向安检仪,要求她再次过机检查。

  陈昭依言照办。

  而后,在同样的警铃声里,她被拉到一边,身体紧绷,任由金属探测仪又一次扫过自己全身上下,末了,在颈后的位置堪堪停住。

  无论反复多少次,都是脖颈附近。

  那想动,引来无数逡巡警惕的视线。

  她正要开口申辩,可能是用于装饰的项链引发警报,却听得身后,传来一阵流利的英语,扭过头,是钟绍齐正在向负责安保的巡视人员解释着什么。

  不多时,安保人员放他通行。

  而后,他走到陈昭身边,堪堪扣住她手腕、无声安抚过后,便往她颈后仔细拂过摸索。

  她并没任何感觉。

  可当他收回手,摊开面前,却当真看见一个圆圆的微型电子仪器——从她蝴蝶领衬衫后,被“连根拔起”,还绵连着隐约的线路。

  不知为何,第一时间,陈昭想起的,竟然那天在化妆室,某位大明星在自己颈后轻拍的动作。

  还有突发的冲突新闻,他和宋家的不合,所谓的“打乱计划”。

  “洛一珩他……”

  钟绍齐将那仪器攥紧。

  “是个窃听器。”

  眉心紧蹙,沉默片刻,他复又扭头,向安检员低声解释过后,对方同意让陈昭重新过机。

  警报果然不再长鸣。

  但陈昭心里的大石,却愈悬愈高。

  钟绍齐拍拍她肩膀,指了指前方。

  “昨天在我家的时候没有被检查出来,今天又恢复功能,他那边应该有变化”他低声,“去吧,别耽误登机,这边我会解决。”

  第41章

  整整十六个小时的航程,以往都在飞机上补觉的陈昭,这次倒像丝毫没察觉到时间流逝。

  静坐、沉默,始终清醒,她盯着眼前的小荧屏,耳机里传来的印度电影一贯嘈杂配乐,她偶尔扯动嘴角笑笑,末了,还是撑住下巴,低垂眼帘。

  思绪不知飘到何处。

  一边是父亲不知生死的病危;

  一边是挂在自己身上功用不明的窃听器。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她而今对外界消息一无所知,除了凝重之外,似乎也很难挤出旁的情绪。

  倒是隐隐约约,女人某种强烈的直觉告诉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无论是钟生和自己,还是宋家、洛家……都应该很难平静无事了。

  次日下午,四点半。

  飞机准点抵达香港国际机场。

  离开机舱的瞬间,一阵热浪扑面而来。

  四月初的香港,有着于记忆中并无二致的闷热晴天,气温早已“先人一步”升高到三十度。

  陈昭不得不将自己雪白长袖衬衫卷到手肘,一边走,一边用随手接过的路边宣传单给自己扇风解热。

  好不容易穿过绵密人群,到机场门口,她又一副早有准备的机警模样,冲到大马路边,抢在同行的大妈之前,眼疾手快,拦下一辆刚刚停稳的出租车。

  拉开车门,坐到后座。

  久久紧绷的神经在空调的冷风吹拂下平静些许,却依旧,来不及喘口气,复又低头。

  她对上手机里刚刚发来的、错字连篇的短信,看了好半天,勉强才辨认出具体,报出个地址:“麻烦到柴湾道,东区医院,我有急事。”

  司机是个瞧着五十来岁的秃顶大叔,一边听,前视镜里,他视线也在她身上逡巡了好半天,末了,方才吹着口哨,应了句好。

  “……”

  陈昭冷笑一声,没有再同人搭话的意思,只扭过头去,望向窗外。

  双眼所见,从大屿山的寥落人群,到不断交替流转的繁华街景。

  曾刻意不去回忆的、过去那六年在香港“流浪”的生涯,就这样不容阻隔地回涌进脑海中。

  她记得,自己第一次来香港时,似乎也是这样的光景。

  十九岁的女孩,初来乍到,不懂粤语也不懂香港那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从机场离开,只能咬咬牙,搭了部的士,这才按着不久前从钟老爷子那里拿来的父亲住址、一路找去。

  在那栋破旧的屋村前,她踌躇止步,从小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女,不住对着楼道里反光的防盗门整理着凌乱的头发,直至最后,才鼓起勇气,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