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情形又让陈浩有些琢磨不透了。
他之前见魏王妃聆听入神,以为能借此入了对方的眼,搭上魏王府的路子。在此之前,他没少通过自己和黄家的渠道打听朝中事,也清楚若是此番他能解魏王之危,日后定会得到重要。
可眼下这种情形……
陈浩不禁看了凤笙一眼。
今日凤笙见他,依旧是做男子装扮,但并未刻意乔装,还是能看出许多属于妇人的痕迹。
他不禁想,到底是个妇道人家,也许根本不懂其中利害性,因此对他的话无动于衷。可转念再想,她能以一己之力拉得无数官员落马,又怎可能是见识浅薄?
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所处位置不均等,以至于哪怕陈浩自诩才智过人,碰到上位者高深莫测的时候,也依旧难免会忐忑不安。
“王妃所言小民不辩驳,可王妃可知晓,为何同样是闹灾,去年各地的灾情不比今年少,为何今年的情况反倒比去年严峻很多?”
凤笙看了过来。
明明不过是淡淡一眼,陈浩却有种莫名的压力。
“本来去年这门生意做得好好的,不管是通过走私,还是经过市舶司,只要花些钱粮食运进来不成问题。可打从今年夏天开始,闽浙总督以剿寇备寇之名,命靖海侯协同沿海各地卫所巡防近海区域。”以至于打击了不少走私海商,粮食根本运不进来。
“所以你辗转来求见了我?”
至此,凤笙终于明白为何陈浩来后一直没切入正题,而是拐弯抹角和她说了这么些话。
不过是想通过魏王的手,或者借魏王府之力,达成共同合作的目的。
第134章
当然, 陈浩也不仅是求这, 还有其他所求。
凤笙还是能看出些的,等闲之辈不是无所求,怎会对这其中之事如此了解。
哪怕是凤笙,因经历不同,所在位置不同,才能对这其中的事管中窥豹,还达不到他如此透彻。
非是千思百转, 日夜揣摩,所不能达到。
不过陈浩所求, 还要放在后面说。
凤笙现在只感觉, 她真小瞧了这些商人。
不, 是朝廷真小瞧了这些商人。
凤笙的目光意味深长起来, 看得陈浩立在当场, 冷汗直流。
过了一瞬还是两瞬, 凤笙端起茶盏:“此事容后再说,我得细细思量。”
这是送客了。
陈浩忙躬身行了一礼, 退下了。
等出了这处温暖的内室,被外面的冷风一吹,才发现自己出了一身冷汗。
屋中, 凤笙指节轻叩了两下:“去把茅单叫来。”
*
此次凤笙前来苏州,幕僚只带了茅单一人。
之所以会带他, 是因为魏王府有些事都需要他去交涉。
魏王虽在一些事上从不瞒她, 但凤笙不可能事无巨细, 一些由下面人处理的事,她还需要茅单才能了解。
茅单本来已经睡下了,突然被叫起。
他也算清楚王妃的性格,不会无的放矢,这种时候叫他必然有事。也因此他收到传唤,就匆匆赶来了。
“王妃,不知有何事找老夫。”
对于魏王身边的这些幕僚,凤笙还是比较尊重的,便让茅单坐了下,还让人上了热茶。
“你对沿海之事可有了解,最近沿海一带可有海寇肆掠?”
茅单略微斟酌了下,答道:“因前些年海寇闹得很,圣上很是大力整顿了一番,闽浙总督管清和知人善用,靖海侯骁勇善战,所以虽有些残余,但祸害并不大。”
也就是说闽浙总督下命剿寇备寇提防海务,这其中有些虚?
凤笙不禁蹙起眉。
当然也可能不全是虚,只是没那么严重罢了。
那他为何会突然下这样一道命令?
要知道凤笙虽不了解沿海一带究竟有多少大商贾从海上得利,但仅听陈浩方才所言,便知晓很是不少。而且其中利益之大,足够驱动很多官员包庇,管清和动了这一块利益,难道不怕下面人跟他闹?
凤笙对于管清和这个封疆大吏,还是有些了解的。
他在闽浙总督这个位置上已坐了近十年,深受建平帝信任。这样一个人,在闽浙经营已久,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既然利益有所牵扯,当谨言慎行才是。
这其中必然有什么原因,致使他宁愿得罪下属及那些当地的富甲豪族,也要做成这件事的原因。
可到底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