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之前知道陈贞通晓画艺,且有些造诣,没想到这位少年乐器也会不少,琴,箫,筝都弹得还可以,最起码成曲,且可以欣赏。
不过陈贞出身世家,自小便学习这些倒是没什么可意外的,王钰也是一样,虽说是个庶出子,但是好歹有个举人爹,从小耳濡目染不少,再加上他外公舍得给他砸钱请老师,这家伙会的更多,相当多才多艺。
潘安不得不再次感慨古人果然不容小觑,年纪轻轻,都这么学识丰富,多才多艺。
这也是潘安接触的这两个朋友出身皆不错的原因,换做和他一样的农家子定是不会这些的。
所以常说寒门难出贵子,这不能说是个人资质的原因,有的时候教育资源和眼界也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再加上不管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人情社会,有人脉的当然要比没人脉的混的好些,所以说啊,这活着真是门学问。
潘安刚刚接触乐器,把府学中授课的乐器都接触了一番,发现自己在古琴上有些天份,就算没有学习机他也对古琴抱有很大兴趣,所以为了留更多时间给读书,他之后就只学古琴一样。
也是因为这些乐器,他的学习机的才艺模块总算显得多了些,现在点出来一看,还挺有成就感。
书法(精通):2%
水墨画(熟悉):76%
太极拳(熟悉):93%
御术(入门):50%
投壶(入门):79%
古琴(入门):6%
箫(入门):1%
二胡(入门):1%
笙(入门):1%
他目前最好的才艺便是书法了,这也是他经常写字的缘故,练的多熟练度就涨得快,不过他发现书法自从到了精通这一阶段以后便涨得没有以前快了,要写以前五倍的量才有能涨一样的进度条。
这也是潘安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他可以看看其他技能达到精通以后是不是一样就摸索出才艺技能在这方面是不是都是如此了。
现在他也算写的一手好字,要是想像以前一样抄书挣钱的话就可以抄比较高层次一些的,例如四书五经,而不光是启蒙书籍了,抄写四书五经的话价钱也是更上一筹的。
潘安也打算偶尔抄些书,临摹一些画作赚点钱,虽然他的廪讫银够他一年的生活费了,但是接近三年后,他是要去郡城考乡试的,路费和住宿费等更加贵,折腾一趟少说也要四十两,这是相当保守的估计,虽然家中卖草药还算赚钱,但是供两个读书人还是很勉强的,他除了多给自己挣些纸墨钱,也得攒攒乡试赶考费。当然也是在不影响自己读书的情况下抽出一些时间来做,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一旦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且按照计划在进行,潘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要想有出息,就不能犯懒啊,他的心态得绷住。
第48章 合奏
以往潘安锻炼身体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次坚持的时间还挺长,如今已经一个月了,他和王钰,陈贞每天早上都去扎马步,也是因为有人陪伴可以互相监督的原因,他们坚持的效果都还不错。
潘安因为作弊器在身,马步扎的非常不错了,现在已经可以坚持两刻钟了,王钰由于身材问题姿势一直做的不太标准,武师傅就先让他每天绕着演武场跑圈,加上王钰自打来了府学学习刻苦多了,府学饭菜一般,他吃的不多,如今人瘦了不少,虽然仍旧是个胖子。
陈贞体质比潘安还弱,再加上年纪小定性还不够,扎马步最多坚持十分钟,所以偶尔也陪王钰跑圈。
三人逐渐适应了在府学的生活,潘安在这一个月中对府学的师资力量有了更明确的了解,
府学中有教谕一人,同进士出身,姓王名蘅,专授策论,同时兼教吹箫。
训导四人,训导是辅助教谕的助手,皆为举人出身,其他课程都是这四位教授,四位训导分别为赵涵、谢正、吴昌明、韩诺,其中韩诺擅琴,吴昌明擅算,谢正擅诗赋,赵涵擅水利农桑。
另外还有嘱托一人,姓郑名清择,举人出身,负责约聘教员。
潘安之所以会对府学中的教员如此关注,其实还是想能够拜得一师,有师父教导,科举之路会好走一些,许多人成为秀才之后都会考虑这一点,不过狼多肉少,拜师一般都是拜官员或是大儒,像在府学中,大家基本都盯着教谕一人,训导们虽然学识丰富,但是对于下一步目标是举人的秀才们,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久会成为举人,所以几乎没有拜举人为师的,除非是那些觉得自己已经无望考上举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