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乱臣_作者:若兰之华(190)

  正垂眸沉思,忽闻有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伴着一股异香钻入鼻尖。

  穆玄掀开车帘一望,见一辆装饰甚奢华的香车停在了西平侯府大门前,一只手从内探出,将拜帖交代赶车的下人手中。马车上是工部尚书府的标记,车中之人多半就是尚书府的女眷了。

  穆玄略一皱眉,正纳闷西平侯府何时和工部有了交往,那香车的车门缓缓推开,一个浓妆艳抹、梳堕马髻、穿着身繁复茜色襦裙的妇人从车内缓缓出来了。

  妇人削肩细腰,体态却极丰腴,后髻插着一朵开得正艳的大红牡丹,额间点着时下流行的梅花妆,面若银盆,眉如新月,连帷帽都没有戴,便身段绰约的立在西平侯府门前的大狮子旁,不住的打眼望着府内,神色略焦急。

  穆玄低头,望着腰间簌簌摇动的玄灵符,若有所思。

  很快,进去递帖子的看门人一路小跑着出来,又是作揖又是赔笑,说了几句话,并把那拜帖送回妇人手中。

  妇人满面失望,不甘的望了眼西平侯府大门,才登车离去。

  穆玄轻轻扣了两下车壁,一直隐在暗处的殷素无声出现,问:“世子有何吩咐?”

  “跟过去,查查那妇人的底细。”

  第94章 梦中人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孙女, 孟老夫人的脉息竟渐渐平稳下来。

  “阿弥陀佛,上天保佑。”

  素来不信神佛的姜氏低声念了句佛号, 并将一串磨得发亮的小叶紫檀珠子戴到了孟老夫人的腕间。

  众人皆惊魂甫定,长长出了口气。夭夭却知道, 事情恐怕没有表面这么简单。因为她在孟老夫人的周身察觉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怨气。

  这怨气既阴且煞,不该出现在一个有生命有体温的老人身上,更像是从深山中某座荒芜已久的孤坟里冒出来的。

  很多孤魂野鬼在深山里游荡久了,便会散发出这种气息。虽无毒无害,却极损耗人的阳气,因而孤魂过处,并不需要刻意的为祸作恶, 阳间人便会自动退避三舍。

  夭夭本能的冒出一个念头,孟老夫人突然病倒,恐怕不止“摔倒”“脑淤血”这么简单。

  姜氏与胡氏熬了一日一夜, 皆困倦不堪,见孟老夫人情况好转, 便留了得力的丫环与仆妇轮流看护, 约定各自回院中休息两个时辰, 等夜里再过来守着。

  孟月娥天生是个活泼烂漫的心性,许久不见夭夭,一出屋子, 便不停的拉着她问东问西。孟月昙落后几步,神色冷清的跟在两人身后,偶尔秋波横转, 盯着夭夭明艳生光的侧颊出神发怔,不知在想什么。

  胡氏因为九娘的事,心中还有些闲气未消,一行人快走出松寿堂院门时,忽亲热的挽起夭夭双手,笑吟吟问:“菖兰,在穆王府还过得惯吗?我听说那儿规矩可比咱们府里大得多,一言一行皆要慎之又慎,反倒不比在家里自在。”

  感慨完,她眼风往四周一扫,故意抬高声调问:“诶,菖兰,怎么就你自己回来了?那穆王世子呢?这新婚第二日,他怎放心你一个人出门?军务再繁忙,也该陪陪你才是……”

  周围丫鬟仆妇,立刻齐刷刷把目光落到了夭夭身上。紧随着胡氏的孟月昙,一颗心突突直跳,手指无意识的绞紧了手中锦帕。

  对于这桩“从天而降”、双方门户悬殊的婚事,众人嘴上不说,心里显然是不看好的。更别提,她们郡主还背负着那样一个不可言说的“名声”。

  姜氏与夭夭脸色登时变得极难看。

  姜氏是因为胡氏话里话外明显的挑拨之意。

  夭夭则是因为陡然想起来,穆玄还在府门外的马车里等她。

  在松寿堂折腾到现在,她光顾着想孟老夫人的事,竟然把穆玄给忘了。

  夭夭有一瞬的懊恼,感觉有什么东西从心里漏了过去,空空的。她也忘了向姜氏解释,匆匆挣开胡氏的手,便飞也似的朝府外奔去。

  胡氏故作惊讶:“我不过随口说了两句,这孩子,气性倒越来越大了。”

  “月昙与月娥都到了议亲的年纪,妹妹若闲得无事,不若多替她们操持操持。菖兰如何,我这个做母亲的自会周顾,就不劳妹妹费心了。”

  姜氏面沉如水,淡淡撂下一番话,便带着荣嬷嬷往院外走了。

  被人猝不及防的在心口戳了一刀,胡氏方才逞口舌之利带来的快感登时烟消云散。望着心不在焉魂不附体的大女儿及没心没肺的小女儿,愈觉胸口憋闷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