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走隔壁小冤家_作者:太白爱吃鱼(56)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掷地有声。

  “据闻,皇后亦不曾学女戒女则女训,更不会女红琴棋书画,但当年皇上选中皇后娘娘时,言,天下女子皆同色,岂不无趣?”

  “何况,数年来,皇后娘娘掌后宫无失德之过,母仪天下更受万民爱戴,众人皆知大晋的边疆,曾站有一道巾帼身影,手持战枪,捍八方和平!莫说大晋子民,就是蛮夷异国,何人不赞我晋朝皇后,为当之无愧的天下之母!”

  “试问,百年来,我晋朝可曾有一位男子,得如此崇高厚待。”

  学堂内众人沉默,当今皇后娘娘实乃一代奇女子。

  殷呖呖望着易鹤安,眸光微微动漾。

  然,稍有的涟漪却被恼羞成怒的力辩惊扰,迅速平下。

  “你是再拿殷呖呖与皇后娘娘作比?她可配?”那人竭力争论。

  “我何时将殷呖呖此等不入流的女子与皇后娘娘作比?”反而与那人的面红耳赤作比,易鹤安风轻云淡之姿,颇显君子度量。

  他道:“我言皇后娘娘,无非是辩驳兄台所言女子若不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抛头露面便是有辱家门。”

  “只是,兄台说殷呖呖是不入流的女子。”他轻笑,明明毫无意味,听在部分人耳里却十分讽刺。

  “原来兄台还记得殷呖呖为一介女子,多年圣贤书,教导读书人应视君子为正道,名利为次要,而兄台今日三句不离科考名利,更将过错加诸于一介女子,一言一句字字针对,岂不可笑?”

  那人被噎得额前青筋都爆出来,可一时无从反驳。

  易鹤安并未因此放过他。

  “若是兄台为功名利禄,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言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依易某看,欲齐家者,还需修其自身,兄台今日所为,试问修身如何?”

  然后,他又是一笑,“曾易某也不解先生为何愿意收女学生,先生只感慨‘子曾言有类无教,既是有类无教,为何不可收女弟子’,那时易某顿感,先生真乃大家,不愧先生之称。”

  一番言论结束,他看向站在讲座前的赵译,不紧不慢地作了一揖,“先生,学生言毕。”

  施施然落座,从始至终,都未曾看那争辩之人一眼。

  那争辩之人此刻已站立难安,如脚下有万千钉子。

  起先附和那人言论的学子也纷纷低下头,面色羞愧与难堪交替,可谓精彩绝伦。

  殷呖呖微微攥拳,易鹤安全程好似阐述着某项事理,没有偏袒某方,站得握得皆是正道,就像应了学堂高悬的“求真”二字。

  “可还有欲与易鹤安辩论一番的?”赵译低沉的嗓音听不出喜怒,但隐隐让人在炎炎暑气里觉一阵微凉之意。

  那些起初便没有责难殷呖呖意思的人,坦坦荡荡,纷纷表示无异议。

  另一些则尽数埋着头,目光死死地盯着地面,好似在找有没有地缝儿,能叫他们钻进去。

  赵译颔首,不紧不慢地,“今日每人写一篇修身、齐家、治国的论述,明日交于我。下学。”

  “恭送先生。”

  众人起立,作揖。

  赵笑笑关切地凑到站着一动不动的殷呖呖身边,“老大,你没事吧?”

  作为事端导火线的殷呖呖看了他一眼,而后视线落在收拾书本要离开的易鹤安身上,踌躇地挪了挪步子。

  拄起拐杖,跳跳地到易鹤安身侧。

  少女一近,就闻到清新甜馨的气息,易鹤安收拾书本的手一顿,眼睫微微垂,遮掩眸底一闪而过的异色。

  殷呖呖也能闻到易鹤安身上淡淡的清冷的熏香,有些别扭,咬咬唇,“易鹤安,谢谢你啊。”

  “不必。”他神色淡淡地,拎着书本径直地走了。

  殷呖呖攥起手,这家伙……

  算了,看在他今日为自己仗义执言的份上,就与他一笔勾销算了。

  攥紧的手又松开,看向站在外等候自己一并回家的赵译,她慢吞吞地靠近,“表哥。”

  “嗯。”赵译看向她,眸光微微沉着。

  “我能不能不写那个论述。”她可怜兮兮地问。

  “不能。”

  “……”行吧。

  她跟在赵译后面,他走得很缓,所以纵使她一跳一跳得跟着也不觉吃力,“表哥。”

  “嗯。”

  “那个皇后娘娘,真的那么厉害吗?”

  赵译脚步顿了顿,而后往前走,得不到回答的殷呖呖又问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