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知道,这么多的庶出孩子能够养活,主母功劳不少,反正家主是十分放心且敬佩妻子的。家中大小事情全都交给妻子...至于姬妾的事情,这位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从来不会违反礼法,反对妻子对姬妾的处理。
嗯...真实的封建社会,那有那么多抛弃礼法的痴情公子,这可以说是很真实了。
更关键的是沈夫人的两个儿子足够争气,大儿子做官,小儿子经商,这是如今江南大族最典型的安排子弟方式。只不过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做的差而已,而沈家就属于做的很好的那一类。
老大三十五岁中了一甲进士,点的是探花郎,如今不过四十出头就已经官居四品了,前程可期。老小,当然,按照兄弟中的排行是老六,和自家大哥年纪差了二十岁,如今才二十几岁,最会做生意,十几岁的时候就主持开辟了‘大泽镇货港’——这就类似后世的贸易集散地。
在后世想要办成这种事也是千难万难,这个时代更不用说了。虽然有家族的帮助,但也能说明他的本事。如今他又跟着家里的商队来回走,既去过东瀛、高丽、安南等国,也走过大江南北,规划比较稳定的商路,一年到头实在难得在家。
有这样两个儿子,沈夫人就是立不起来的,也能腰板挺直,何况她本就是厉害的。
沈六爷本名沈钰,一路上都没有什么话,脸上神色也不显。等到到了家门口,这才有一些微动——他这人又不是木头,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相比起一般人,不容易显露出来而已。
在外半年多才还家,自然会想念家中。
父子母子相见自然有一番话说,沈钰是父母二人四五十的时候才得子,虽说下头还有弟妹,但是以他母亲沈夫人的年纪...民间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年纪也确实和自家大哥的长子同年,所以算是身兼小儿子和大孙子两重身份了。
宠爱?那是当然的了。如果说沈夫人当初对大儿子还有许多要求,当成是家中顶梁柱培养,那么对沈钰就完全是放养了。除了不许作奸犯科,其余的事情都随他喜欢而已。
所以沈钰即便长到这个年纪,依旧逃不过被母亲沈夫人摸头又摸脸的命运。
不只是沈老爷沈夫人高兴幼子回来了,满府上下都很高兴六少爷回来了。倒不是说沈钰多么八面玲珑,看他寡言少语就知道不是那样的人。之所以有这种事,说起来也十分简单,无非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已。
这时候他一回来,家中许多仆佣都来奉承。如今做着家中一个小管事,当初是他书童的也来凑趣,捧着一些小说本子献宝道:“六爷您来看看,这些都是这些日子苏州最走俏的小说了,其中有一个叫做乔琏的作者是新出来的,他的书最值得读!”
第139章
虽说父母尚在,没有分产,但是每一个子弟的情况却不可能一概而论的。沈家正支就有八个少爷,最小的如今也十七岁了。大少爷做着大官呢,即使俸禄寻常,但是家里给支持想来是不遗余力的。
其他的少爷,或者读书、或者经商、或者学武入行伍,再不然什么也不会,就是一个浪荡公子哥儿,情况都是不同的。
庶出的男孩自然指望不上姨娘的补贴,自己没有进项就手头紧促。而自己混的比较好的,哪怕很大一部分收入要交给家里,手头也活泛——经营的产业其实也是家里的,所以交钱给家里这是应有之义。
沈钰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家里最有钱的一个,又向来出手大方,受人喜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沈钰从小就聪明,这些仆佣的心思他清楚的很,只不过这种事不必说太多而已。凡是有来的,他也给大赏,至于由此关系变得亲近,那是没有的。倒是带着小说本子来凑趣的书童他多留了一会儿。
沈钰的确很聪明,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有多喜欢读那些经义。少年时读书,常常是上头家塾夫子讲课,他就在下头看外头买来的小说本子,他最喜欢的就是游记和演义一类的小说。
夫子是知道家主家主夫人对这个嫡幼子没有过高的期待的,所以也没有惩罚过沈钰,竟然就随便他看些闲书了。现在想来,该读书的那些日子,陪伴他少年时代的竟都是一些杂而无用的小说。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忙碌的紧了,渐渐不再看小说。
等送走了书童,本来是没有多大的意思看这些小说的。这个时候却有了一点兴趣,别的都没有拿,只是捡了格外被推荐的乔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