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倾听_作者:勖力(150)

2019-05-09 勖力

  揽下的所有的花篮、花束里,大部分都是中规中矩的各色玫瑰、百合,唯独一束,是很不起眼的小雏菊,黄蕊白瓣,清淡得很。

  骨朵也很少,小云放在手上粗略数了下,只有二十朵,“姑姑,你也喜欢雏菊?”

  程殊盘髻的鬓间,落下几根发丝,接过助手手上的那束花,花里一张卡片,程殊没细看落款,只一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姑姑听了会神,随即弃了手里的杯盏与花,疾步跑了出去。

  程西在她身后喊她,也充耳不闻。

  *

  平野枯草,禁不住星火,燎起来,便会烧红了天。

  程殊太熟悉他的笔迹,与他初会时,他秃笔淡墨一首温庭筠的《侠客行》: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

  丢了笔墨,眉眼含笑地对介绍程殊拜师的同僚说,这学生年纪大了些吧。

  那年程殊会他,十六岁。

  陈绍卿二十六岁。

  陈绍卿是个大学外文讲师,寒暑两休,会在同僚的书画室里帮着指点学生,但都是些家里送过来指望培养些兴趣、性子的小娃娃。

  程殊归到陈绍卿这边,算年纪大的了。

  无奈,程家对这幺女管教得很,同僚的书画室又名声在外,好在程殊有底子,自己早就能画一幅妥帖工笔丹青,家里送到这里,不过是老先生要拘一拘老来幺女的性子。

  程殊自己说,老爹怕她出去厮混。

  怎么个混法?陈绍卿好脾气地呷茶问她。

  程殊不禁红了脸,头一次甘愿屁股粘在官帽椅上,埋头入定手下的画。

  程殊不算正规军地跟在陈绍卿身后四年,后者也从不拘她性子,任由她天高海阔地乱谈论,直到她浑不吝地含酒去喂他时,他一把钳住她亲昵过来的脸时,头一遭板了脸,斥她放肆。

  程殊最任性的时候,曾当着他教书的学生面,轻狂地质问他,你敢说你没对我起过半点男女之心。

  程殊被陈绍卿拂了面子里子,在国外那些年,她好几次想打电话告诉他:

  我爱你,爱到骨子里了,到如今,我的骨头都是冷的。

  ……

  东风细细,在程殊耳边却泣成了声。

  她旗袍规限着,索性不拘任何风雅礼节,她摘开了几颗扣,腿才迈开了步子,高跟鞋也提在手上,展厅楼下,夜幕曦月,车水马龙,程殊一个个人影在眼前过着,缭乱不堪,她恨透了眼下自己的软弱。

  发丝绕到唇隙里,程殊不用想,眼下的自己都妥帖不到哪里去。

  可是她偏偏是不甘愿,哪怕是跌绊了身,她也想出来寻一寻。

  她想问他一句,即便重隔二十载,留字不留面,这算什么?

  我过得很好,你为什么又要跑过来搅和我,为什么?

  程殊一个人瘫在一处塑像地基台边,程西携着披肩寻到她时,程殊泣不成声,哭得像个少女,“西西,是他,是老师……”程殊手里揉到一块去的那张卡片,展开,那句:

  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得太过刚劲,每一笔都似乎深思熟虑,落笔又迟迟不宜。

  程西看到落款是:晏西。

  陈绍卿所有的字画,都用表字落款。

  程西恍然大悟,原来此西及彼西。

  程西哑然,只能替姑姑抹泪,说外面风大,风扑了泪眼不好。

  *

  半世归来,很多情缘,已然不是是非可以清算得起的。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活了半辈子,已然该清醒的年岁了,终究还是败在这是非难算的账上。

  陈绍卿说不清是何由,或是程殊还是二十年前的模样,或是他终究见不得她的眼泪,抑或,他只想简简单单走到她面前,坦诚一句,相思确实不该相负。

  程西扶着姑姑,替她归泪与发,看到马路对面一辆车里,下来一位风度男士,即便有些岁月痕迹,低调分寸的服装里,还是温和的风尘仆仆。

  那份铺展开的书卷气是作势不了的,他从西裤口袋里掏出了手,隔着一些距离,垂手而立,又止步不前,仿佛眼前是汪洋大海。

  程西痴痴地喊了一句姑姑,让她回头去。

  千帆历历,半生归来,眼前的人,除了青丝里藏着些白月光,其余,仍是英年朗朗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