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画风不对_作者:晏央(78)

  “得找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皇帝了。”

  对于太后的这些想法,邵淑华是不知道的。若是她知道了,恐怕也只会奉送四个字给太后:闲、得、蛋、疼。

  如今,邵淑华正被她的便宜皇兄一起揪住想法子筹钱呢——皇帝他要修路!

  邵淑华深深地有一种坑了自己的感觉,说好的勒紧裤腰带也要把钱凑出来呢?咋现在变成她来想法子了?

  早知如此,她一定一定一定不会带皇帝去游那个该死的园子!

  她的便宜皇兄两手空空而去,走的时候也就留下了几幅墨宝,因着那几幅墨宝,她却要拼死拼活的想点子,亏大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这文真的是超级的空虚寂寞冷╮(╯_╰)╭感觉不更文的时候还能多几个人理我

  第 35 章

  为着皇帝想要筹钱修路之事, 邵淑华不得不牟足了劲儿赚银子。

  累是累了些,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现在,邵淑华手中也算是有些实权了——皇帝既想要邵淑华替国库赚银子,少不得要在政策上竭力支持她,如今, 司礼监的部分权力也归邵淑华管着了。

  皇帝初登基时, 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太后的人,可惜经了承恩公府夺爵、嘉和公主被贬之事后, 太后是越发不得人心,在与皇帝的博弈中, 朝堂上损兵折将不说, 就是宫闱之内,也丢了不少势力。

  司礼监的权力,便是当初太后为了保全女儿,硬生生送出去的。如今,倒是便宜邵淑华了。邵淑华在民间取得了极佳的名声,哪怕是读书人, 也愿意为她说话,但借势与自个儿本身有势是两回事儿。

  有了权势后, 邵淑华在朝中才真正有了一定话语权,也才有人真正愿意为她所用。

  与邵淑华不对付的人,没少拿这事儿不合规矩来说话,都被皇帝一句“事从权宜”给压了下去。如今, 只等着邵淑华好好做出一番事业来,堵住这群人的嘴了。

  皇帝对邵淑华很有信心,自打邵淑华倒向他这边之后,太后一党连连势力,他则趁机收回了不少权力,邵淑华在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中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若不是对邵淑华的能力有信心,皇帝也不会顶着如此大的压力力挺邵淑华。

  如今,太后虽步步败退,皇帝收拢进手中的大权不少,但,这还不够,他必须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筹码。只有这样,太后才会越来越急,情急之下,才会出错。朱府如今虽已经没有什么名声可言了,但太后的名声还未倒。与太后交手了这么些年,皇帝对自己这嫡母最是了解不过,在连连失手的情况下,太后还能够稳坐钓鱼台,必是有什么后手。哪怕此时是皇帝占优,他也不敢小觑太后分毫。

  皇帝自有皇帝的考量,对于邵淑华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修路,好为皇帝、也为她自己积累政治资本。太后现在勉强还能以皇帝年纪轻不知事为由,不归政于皇帝,但倘若皇帝自己做出了功绩,她的这个理由,也就欺瞒不了任何人了。现在逼迫太后的,还只有一些忠心于先帝与皇上的臣子,日后,逼迫太后的,会是天下大势。

  考虑明白后,邵淑华开始寻思着,该怎么在短时间内赚更多的钱来。公和私,邵淑华还是分得比较开的,虽然她如今名下的几个产业都很赚钱,但也万没有掏自个儿的腰包补贴国库的道理。再者,她那些银子,在寻常人看来是一笔巨款,可若真是用在经济民生之事上,可谓杯水车薪。

  想要让国库与皇家私库里头的银子富足些,自然还是要利用这些本钱来生银子,才算稳妥。

  邵淑华咬着唇想了想,一拍脑门儿,没多久便去宫里找她的便宜皇兄去了。如今,她这个公主在宫里头也算是颇有地位,什么时候想见皇帝,都不会被拒绝。

  她进了皇帝的御书房后,也不知与皇帝说了什么,嘀嘀咕咕了半响,第二日,皇家报纸就出了一则消息:皇家要开始筹建银行了。

  非但皇家报纸宣传了这一消息,就是游走在大街小巷的报童们,也用通俗明了的话语让老百姓们明白了这银行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说实话,起初人们听到银行的功能时,是懵逼的。若银行就是让人存钱的地方,与钱庄有何区别?钱庄向来是商贾之流在开,皇家怎么也有兴趣跟着掺和一脚了?

  后来,听闻这银行是安和公主的手笔,人们方才了悟,这皇室之中,也确实只有安和公主会折腾这些个玩意儿了。其他皇家之人,要不就是不屑做这些事儿,要不就是没有经商天分,总之,在赚钱方面比安和公主还厉害的,至今是没见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