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_作者:华飞白(1023)

  确定接下来要写的新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收藏一下,不出意外,最近就会开始更新啦~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系辞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465章 打通商路

  张鹤龄与王献南下广州府的缘由并没有多少人知晓, 绝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为了丈量广东广西两个承宣布政使司的皇庄而去的。谁也不知晓, 他们二人南下的时候, 来自广州府的商船也正载着满满的货物北上。

  几个月后,京中悄然新开了三个铺面。

  一个铺面专门售来自海外的香料、彩色琉璃等珍奇之物。香料不必说,皆是龙涎之流的珍贵香料,原本便无比贵重。还有产自数千里之外的玫瑰花露, 只一滴便香气隽永,整整一瓶便价值上千两银。彩色琉璃饰物在国朝亦是稀罕物, 但这番邦之物色彩更加鲜艳动人, 上头还雕琢着颇有异域气息的花纹, 令人见之便不由得心喜。

  一个铺面专售来自交趾等地的酸枝木及紫檀木家什器具。国朝的酸枝木与紫檀木经过连年砍伐, 如今已是越来越稀少, 自然价钱也一年比一年高。这个铺面中的家什器具不仅带着苏杭家具的精巧雕工,木料亦是一等一的好,每一件的价格自是居高不下。

  还有一个铺面专售缅甸玉饰品摆件, 样样都雕琢得无比精致。这缅甸玉原不比昆仑玉贵重,可自从宫中皇后娘娘与四位长公主都迷上了这种玉饰后,它的价格便水涨船高起来。它的色泽较之昆仑玉更浓艳多彩,尤以绯红与碧绿者为胜,故名翡翠。京中不是没有首饰铺子雕琢过翡翠饰品,可这家铺面的雕工远胜其他, 价钱自然也高了两三成。

  尽管这三个铺面都是新开的,但没有多久名声就传遍了京城。原因无他,因着它们都挂上了皇帝陛下题的匾额, 被百姓们称为“皇铺”。据说里头的货物皆是御马监从海外番邦运入京城,由皇家工坊的工匠精心打造而成。纵然价格稍高,也耐不住货物如同官造之物,确实比别家好上许多。

  言官立即上疏弹劾御马监与民争利,对此皇帝陛下不予回复。倒是户部尚书周经冷笑着将他们狠狠地拍了回去——哪有甚么平民百姓能开得了这样的铺子?与其说是“与民争利”,倒不如说与“豪商大户争利”。

  怎么?只许豪商大户开拓商道得利,不许御马监做这种豪奢之物的生意不成?只许豪商大户赚有钱人的钱,就不许皇家赚有钱人的钱?皇铺好歹都会给国库缴税呢,豪商大户们可不是个个都安分守己缴税的,托于官宦人家名下减轻商税的商铺比比皆是。

  张清皎也懒怠理会吵吵嚷嚷的言官,只吩咐让锦衣卫小心某些见钱眼开想打商道主意的豪商大户。这三个铺面几乎是日进斗金,就算因着是皇铺没有人敢招惹,也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心思火热地想跟着吃肉喝汤。她自然不介意有人跟着一起拓宽商道,但想要做这些生意必须受到约束,而且必须缴纳“关税”。

  朱祐樘也知道,一旦海外商道拓开,便必须有专门的衙门管理。国朝初开的时候,继承前朝设有“市舶司”,主要设在广东广州府、浙江宁波府与福建泉州府。眼下海外贸易并不繁荣,三地市舶司主要负责的是藩国朝贡,商贸税务倒是经手得并不多。如今商道重启,三处市舶司自然该派值得信任之人负责。在海禁尚未开启的情况下,广州府市舶司便须得管理从南面陆路而来的外商以及国朝豪商。

  因海禁以来贸易锐减,税赋微乎其微,广州府市舶司难免腐败松弛。但当张鹤龄的折子从广州府递过来,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串串数字后,户部尚书周经的眼睛都红了。李广开拓商道不仅带回了货物,还带回了海外商人,光是给这些商人的货物课税便已是足够丰厚了。市舶司必须收关税,凡是从外藩运入国朝内的货物都必须课以重税,五税一已经是轻的了!!

  陆路贸易毕竟不涉及海禁,没有是否开海禁的争论,又有户部尚书周经为此摇旗呐喊,朝堂上对于这项“关税”新政并没有太大的意见。没有人能预料到,一旦商路打开,巨大的利润必然催生所有人的贪欲。海禁政策松动,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海禁,防的是倭寇和海盗。可越是禁止,他们便越是猖獗。”朱厚照也与王守仁讨论过此事,“不开海禁,水师便形同虚设,便是出海也打不过倭寇和海盗。打不过,朝廷中就更没有人支持开海禁。如此愈演愈烈,难免形成恶性循环。但龟缩在内,就能避免倭寇和海盗劫掠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