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_作者:华飞白(1073)

  “……皇兄,我知道,有多大的能力才能担多大的事儿,逞能没有任何好处。这件事将来必定是我一个人担不起来的,我只要负责其中一部分就已经足够忙活了。至于与外藩来往之事,不是还有王兄们么?二哥和四哥更擅长这种事。”

  闻言,朱祐樘笑了:“你说得是。此事若交给你一个人,就算将你劈成几瓣都忙不过来。虽说最近暂时没有甚么需要你忙的,但你可以从学习番语开始。鸿胪寺已经有官员跟着那些夷人学了些番语,你便让他们好好教一教你,迟早能用得上。”

  “好!”朱祐梈答应得格外爽快,哪里像是在文华殿时那种不思进取的模样?“皇兄,我要学番语恐怕很费功夫,手头上的差使一时间可能顾不上来。不如,将这件差事交给祐橓他们三个怎么样?他们如今也到了能为皇兄分忧的年纪,却整日里都只顾着自己闲散玩乐,一点进取心都没有。倒不如给他们一桩差事,让他们好好历练历练。”

  朱祐樘自然知道他有私心,笑着摇首:“你就那么不喜欢私宦那件差使?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地想将它赶紧推出去?”

  “我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考虑啊!”朱祐梈理直气壮地道,“如今能让我们施展的差使有限,皇兄这不是找不到能让他们三人历练的机会么?不然怎么会让他们一直闲着不干事?我让出这件差事,岂不是皆大欢喜嘛?”

  朱祐橓、朱祐枢和朱祐楷丝毫不知,八哥竟然把自己不喜欢的差使光明正大地推给了他们,还给他们三人都挖下一个大坑。如今这种闲逸自在的生活马上就要离他们而去,而且必将一去不复返。

  ************

  三月末,王守仁跟着刘大夏和萧敬回京述职。原本以他目前的品阶是不可能在皇帝陛下跟前述职的,但朱祐樘并未拘泥于陈规,特意召他平台召对。朱厚照满怀激动地申请了旁听,得到了许可。听小王先生详细说起他在隆庆州所做的那些事,以及前段时日斩杀朵颜部骑兵的细节,他不仅心里感触良多,更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想法。

  治大国如同烹小鲜,隆庆州一地的治理,便是整个国朝治理的缩影。纵观朝堂之上的决策,与隆庆州的治理之法多少有相通之处。而每一条朝堂的决策,又真真切切地影响了每一府每一州县的管理,更影响了每一个人真实的生活。

  从前朱厚照很难将不同层面的施政之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回他已经有了些许实感。他还从小王先生的治理之法中发现了一个道理:因地制宜。每一府每一州县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境况都相差迥异,效仿别人治理的良法是必须的,但生搬硬套地照搬经验却是绝不可取的。

  此次平台召对结束后,王守仁正式成为了隆庆州知州,并得到了这场小胜的赏赐。他并没有领受赏赐,而是上折子奏请将赏赐分给在战斗中牺牲与重伤的宦兵和农人。他的行为自然引来许多人赞赏,也有人因着他折子里提到了宦兵又开始借题发挥。

  王守仁没有兴趣与他们打口头官司,趁着能在京中多留几日的时机,与朱厚照私底下见了一面。他们将见面的地方定在了某座不起眼的寺庙内,朱厚照最近借了一笔银钱,让这家寺庙给牺牲的宦兵做了一场法事。而这些宦兵的牌位也将供奉在寺庙中,香火不断。

  身为宦官,最担心的并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身后事,朱厚照身边的宦兵们也不例外。经历过这场战斗后,这群宦兵确实受到了磨砺,浑身上下多了几分见过血的煞气。但当他们亲眼目睹朱厚照给牺牲的宦兵安排身后事的时候,却像是脱了狼皮的羊那般,痛哭流涕,根本无法自已。

  其实朱厚照并不是为了得到他们的忠诚才亲自安排宦兵的后事。他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才对得起他们的牺牲,所以就顺着自己的心意这么做了。能得到他们毫无保留的忠诚,不过是意外的收获罢了。

  “小王先生,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战斗是如此残忍无情之事。熟悉的人顷刻间就会死去,让我终于真正明白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背后的血泪与沉重。”年少的太子殿下眉眼间再也不仅仅只是意气风发,而是沉淀了些许连成人都未必能拥有的稳重。

  “战争本就是如此残酷。”王守仁有些欣慰。他期望看到的未来君主,绝不是一谈起战争就兴致勃勃,为了开疆拓土不惜一切代价的好大喜功之辈。他期望未来的君主对所有战争的开端与结果都成竹在胸。唯有战争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才能选择战争。不然,为何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