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_作者:华飞白(387)

  没办法,感情就是这样任性,可以罔顾事实,得出完全不切实际的结论。与御膳房以及司膳做的那些精致漂亮而又美味的宫廷点心相比,朱祐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皇后做的艾青团。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是皇后特地为他做的而已。其中蕴含的饱满情意,是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的。

  ************

  寒食节那天,各宫又接到了来自坤宁宫的帖子。碧绿色的彩笺上绘着三两枝柳叶,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湖光与堤岸,旁边写着简短的几句话: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西苑踏青,正当此时。

  尽管前几日刚一同赏花游玩过,这张帖子仍是引来了诸宫的兴趣。周太皇太后也恍然想起,她似乎已经足足有将近两年不曾踏足西苑了。去年此时,先帝病重,她哪里有心情去西苑避暑呢?想不到,时光飞逝,转眼又是暮春初夏的时节了。

  “说来,以往都是去西苑避暑,倒是不曾在这种时候特意去瞧过。”她让女官收起帖子,思索片刻,“也罢,就趁着这一回踏青,搬到西苑里住一段时日罢。等到七月过后,再回来也不迟。你去问问其他人,想不想随着一同去?”

  女官奉命去仁寿宫各处询问了一番,众位太妃都颇为意动,纷纷表示想随着太皇太后同去西苑避暑。周太皇太后又想起了慈寿宫里的王太后,特意遣人去问。作为儿媳,王太后自然不敢怠慢,很是欢喜地表示必须同去。不过宪庙其他太妃都须得照顾儿女,怕是不能同去了,甚为遗憾。

  不多时,张清皎便也听闻了此事。她特意去了一趟慈寿宫:“母后,儿臣也想去西苑避暑。只是宫中事务繁忙,恐怕不能眼下便陪着祖母和母后过去,还得过一段时日方可在两位跟前侍奉。”首先需要表明的自然是孝心。

  王太后笑着抿了口茶:“就算你这会儿想跟着我们去西苑,我也不会允许你来凑热闹。皇帝还在宫里呢,你怎么能将他抛下?再者,每日不知有多少宫务等着你处置,也不能让女官不停地在西苑与宫城之间来来回回啊。更何况,你最近不是还忙着女医之事么?若是没有眉目,以你的性情,怕是连避暑都不得安心罢。”

  张清皎怔了怔:“儿臣尚未想出章程来,便没有向母后禀报。可母后又是从何处得知的?”她本想着先调查完诸位太妃的顾虑,想出较为完善的章程来,再向王太后寻求支持。因为她始终相信,唯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到足够的信赖与支持。

  “大姐儿她们最近在各宫里都走动得格外勤快,完全不似平常的模样,我怎么可能没有注意到她们的异样呢?”王太后笑道,“只消将太妃们都唤过来,喝一喝茶,闲谈几句,便甚么都知晓了。”

  张清皎当然不认为此事能瞒得住她的眼睛,于是便顺势接道:“那母后觉得如何?若想在宫中养女医,是否可行?”

  “女医并非不能养,只是须得保证她们的忠诚。”王太后道,“先前历代也曾召民间女医入宫诊治,但却并未将她们久留宫中。为的不是别的,便是无法完全确认女医的忠诚。这些女医通常出身平民之家,很容易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也容易被宫外的人拿捏利用。她们若成了别人手里的刀,宫里说不得甚么时候就乱了。”

  “母后,司药女官与女医不同,没有家小负累,也懂得宫里的规矩。她们都是在宫中生活了多年的老人了,自然知道甚么该做甚么不该做。再者,便是出身医药世家的御医,也未必能过得了人心险恶这一关。儿臣觉得,唯有女医与太医院互相制衡,咱们才能更放心些。”张清皎道。

  闻言,王太后陷入了沉思。确实如此,太医院里御医的医术优劣,事关宫中所有主子的身家性命,必须重视起来。

  但若是没有其他大夫,光凭着她们这些不懂医术的老弱妇孺,又有谁能判断御医的技艺究竟是好是差,是庸医还是名医呢?若是没有其他大夫验证,又有谁知道他们开出的方子是否适合呢?太医院的人多半奉行中庸之道,用药从来不敢开新方、用奇方,只知道温养补益。万一有重症,他们只会拖了又拖……又有谁知晓,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呢?

  “母后,平日里女医与太医院互不相扰。唯有在看病问诊的时候,必须互相印证彼此的脉案与药方。双方确认无误,方能取药、熬药、用药。儿臣以为,这样才能保证咱们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她想建立两套并行的医疗系统,彼此是良性的竞争关系。一者为太医院,除了服务于皇室之外,还可服务各种达官显贵;一者为司药,不仅服务于皇室,也服务宫女太监,是内廷专用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