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_作者:华飞白(410)

  张清皎若有所悟,微微颔首:“戴先生说得是。能干之人各有各的性情,不能只以初次见面的印象便评判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证据,我的怀疑归根究底也不过是偏见罢了。或许事实确实就是如此巧合,不必蔡用耗费多少功夫, 便发现了孝穆太后的亲眷呢?他想独占这个大功劳,不愿被李广抢功,又何错之有?”

  “可惜, 那纪氏兄弟身上的破绽实在是太多了,反倒是印证了我的怀疑。说他们是老实巴交的农人,出身贫苦,没有见过甚么世面。可短短一个多月内,他们便收受贿赂、大肆挥霍、/逼/淫/奴婢……种种恶行,哪里像是来自边陲的穷苦农人所为?”

  怀恩目光温和了几分,接道:“娘娘尚且年轻,或许觉得农人往往都是质朴无华的老实人。但其实并非如此,甚么人里头都有好人,也有恶人。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指的便是那种身在边陲未曾开化的民众。许多乍然富贵之辈往往更容易暴露出丑态——或许纪氏兄弟的秉性本来便并非良人,只是贫苦时为了果腹无力作恶而已。如今有了荣华富贵之后,他们便肆无忌惮,再也无须顾忌甚么了。”

  张清皎隐约觉得,他并不是在一条条反驳她,而是在借机提点她。仔细想想,她的逻辑也确实有破绽,够不上真正的推理。于是,她正色点头道:“戴先生所言甚有道理,是我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了。本性为恶者,在乍然得势的时候,确实不会再掩饰自己。但纪氏兄弟却不仅仅是恶人,东厂的番子曾听他们酒醉的时候提起了一些事。虽仅仅是只言片语,但也能够断定,他们应该是冒认的。而且,他们还提起了另一名冒认者。”

  怀恩肃然道:“若果真如此,平乐府贺县官民的说辞便不足采信。也许他们都是为了贪图功劳,所以才匆匆忙忙举荐了纪氏兄弟二人前来冒认。”

  “说来,戴先生为何怀疑纪氏兄弟?”张清皎问。

  “因为万岁爷召见二人,问起孝穆太后之事时,他们目光闪烁,神色间有异状。老奴年纪大了,见过许多形形色色之人,对于真真假假已能分辨得/八/九/不离十。更何况,他们的说辞看似毫无破绽,却更像是事先串了词。细究起来,这些说辞里也有不少漏洞,并不是能以年代久远、记性不好为借口便能掩饰的。”怀恩沉声回道。

  “而且,他们对人情世故太过了解,在能收受贿赂之前便懂得以金银财宝收买讨好蔡用。用惯了这般手段,确实不像是一直过着苦日子的农人。东厂番子所得的消息,陈准也择取了一些告诉了老奴。故而,老奴最终确定他们是冒认者的证据与娘娘大致相同。”

  “那戴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张清皎又问。

  “老奴听凭皇后娘娘差遣。”怀恩微微含笑道。他神色间虽很是恭谨,但张清皎却觉得,此时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对初显能力的晚辈满是宽容与肯定,仿佛满怀期待却又时刻都准备着默默地支持晚辈成长的家长。

  或许,方才那些问题便是他对她的试探?是他给她出的考题?她给出了合适的答案,通过了这场测试,所以这位曾经对她尊敬却并不亲近的老人才会渐渐转变了态度?如此说来,从眼下开始,他们应当算是真正开始互相信任了罢?

  想到此,张清皎轻轻勾起唇角,眉眼间的笑意也更显得亲和随意:“既如此,那我便说说接下来的安排罢。如今最为紧要的便是,揭露纪氏兄弟冒认皇亲的事实。但我们目前所收集的证据并不算齐全,因此不能由我们来揭破他们。而是须得让了解底细的人进京,揭露他们的真面目。”

  “纪氏兄弟进京之时,我便让竹楼先生给李广写了信,让他暂时放下连山县之事,去隔壁的贺县仔细查访纪氏兄弟的底细。相信李广迟早能找出证据来,证实这两兄弟是冒认之辈。不过,最近眼见着纪氏兄弟如此气焰嚣张,欺瞒万岁爷,坏纪家的名声,我的耐性也已经被他们消磨干净了。所以,我想兵行险着——”

  怀恩微微眯起眼:“皇后娘娘想行甚么险着?”

  “以毒攻毒。”张清皎淡淡地道,“纪氏兄弟不是在酒后吐真言,透露当地还另有冒认孝穆太后亲眷者么?此人眼见着纪氏兄弟得了荣华富贵,想必心里应当很不好受罢。”只要是心有贪欲者,心里必定不可能平衡:凭什么都是冒认者,纪氏兄弟能进京封官,风风光光,他却不行呢?都是冒认者,谁也不比谁更理直气壮,为何得到富贵荣华的不是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