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_作者:华飞白(901)

  “……二子一女确实不少了。”另一人接道,“皇后是否善妒,我倒觉得与寿宁伯封侯无关。我只是认为,国朝没有先例,便不能贸然给外戚封侯。即使皇后再贤明,也须得等到寿宁伯死的时候追封,或者太子殿下登基的时候加封。不然,若是张峦寿数长久,能熬到下一位陛下登基,岂不是直接加封成了国公?”

  还有人叹道:“既然阁老与六部尚书都不再提此事,咱们也没有必要穷追不放。仔细想想,这其实也不算甚么大事。不过是陛下想厚赏皇后的娘家而已。陛下只一位皇后,外戚也唯有张家一门。所以张家一封再封,乍看起来才较为打眼。先帝时既有皇后又有贵妃,还有诸多妃嫔,谁家不曾加封,不都遂先帝所愿了?”

  “不能这么算!!”

  他们几个在奉天门内吵吵嚷嚷,守奉天门的禁卫都盯住了他们,随时准备将这群在御门前失仪的家伙叉出去,也省得他们唧唧歪歪地说皇后娘娘的坏话。就在禁卫们打算伺机而动的时候,这些言官总算意识到了自己的举动有些不妥,忙不迭地离开了。

  同一时刻,迷迷糊糊跟着百官往外走的张峦终于回过神来,脚步一顿,转身便回到御门一侧,想求见皇后娘娘或皇帝陛下。他这才想起来,陛下方才说娘娘诞育了“二子一女”,难不成是娘娘刚生下一位小皇子?怎么没派人出宫告诉他们这个喜讯呢?

  何鼎听小太监来报,悄悄看了一眼沉着脸让人将所有奏折都搬到坤宁宫书房去的朱祐樘。他觉得,这种时候万岁爷怕是不想见寿宁侯。便是见了,万岁爷心里也应当只会更难熬。这世间那位女婿能在爱妻难产之后,坦然面对岳父的忧心与痛楚呢?

  于是,何鼎便亲自来到御门附近,低声道:“寿宁侯且回罢。昨儿娘娘刚生下一位小皇子,正在产室中歇息休养呢。陛下既担心娘娘,又须得照顾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怕是暂时无暇见侯爷。”

  “担心娘娘?娘娘怎么了?”张峦敏锐地发觉了重点。

  何鼎顿了顿,道:“娘娘没事,只是生小皇子时略有些凶险。侯爷也知道,万岁爷将娘娘看得极重。便是尚医局的尚医宫医都说娘娘平安,万岁爷心里也时时刻刻惦记着娘娘。等到娘娘养好凤体,万岁爷便能恢复如常了。到时候,宫中自会有召见侯爷的旨意。”

  张峦仍有些担忧,再三确认女儿没事,这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皇宫。他回去的时候,寿宁伯府已经换了牌匾,御笔亲书的“寿宁侯府”已经挂在了正门上方,家人与奴仆都因此而喜气洋洋。倒是张鹤龄满脸焦急,见他回来了赶紧询问,为何万岁爷突然给张家晋封。

  “你姐姐昨夜生下了二皇子,应当是有些曲折。陛下此举,亦有安抚咱们之意。”张峦言简意赅地道,“你赶紧派人去给延哥儿送信。趁着他还在宫里,多打听些消息!务必确认娘娘的安危!最好能见到太子殿下,询问清楚些!”

  张鹤龄脸色微微一变,赶紧匆忙写了封信,让人带去宫里托禁卫转交给张延龄。如果寿宁侯这个爵位,是以姐姐的平安与健康作为代价换来的——那他们张家宁可不要爵位,也希望老天爷将康健的姐姐还回来!

  ************

  这日下午,张延龄正在坤宁宫外缠着小太监去给朱厚照报信,身在诸王馆的朱祐棆便接到了就藩的旨意。他捧着圣旨,脸上满是复杂之意,回首却对王妃李氏微微笑道:“咱们这便进宫去罢。我去向皇兄谢恩,你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妃。”

  李氏揉着帕子,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却仍是柔顺地垂下首:“妾明白了,王爷打算甚么时候离开京城?妾这便吩咐宫人与仆从赶紧收拾咱们的行李?”

  “……十月上旬罢。”朱祐棆道,“虽然那时候大概运河已经结冰了,但不过是一层薄冰,尚可破冰而行。等到数九寒冬的时候,咱们便已经到了江淮一带,据说那里的江河不会结冰,船舶可通行无碍。如此算来,也许行得快些,咱们能在王府里过年。即使行得慢些,亦可寻个合适的城池落脚,等过了年再上路。”

  “破冰而行,是否有些太过危险?不能等到开春的时候——”李氏话音未落,朱祐棆便打断了她:“只要运河还能行船,便没有甚么危险。这事你不必操心,只需让人收拾好行李便足矣。去罢,换上大衣裳,咱们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