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_作者:华飞白(955)

  众位亲王自然不会拒绝大侄儿的好意。何况他们也很好奇,究竟是甚么样的稀罕粮食才能让帝后如此感兴趣。于是众人约好上午出了文华殿便去宫内苑角落里瞧瞧那块田地。立在角落里的侍讲侍读们都听见了他们的话,不由得悄无声息地交换了眼神。他们也都读过不少农书,怎么不知道这“玉米”究竟是甚么米?当真很稀罕?

  王守仁远远望着满脸骄傲的太子殿下,心中微微一动——这是否是一种“格物”之法?不知之物,唯有真正了解方能穷尽其理。不亲手耕种,又如何能知道农事之艰辛,如何明白这玉米究竟是何物?皇后娘娘对太子殿下的教养,果然不拘一格。

  课业结束后,大家都跟着朱厚照前去看田地。那片田地位于宫内苑的隐蔽角落,如今由司苑底下的宫人专门守着,每日都须得好生照看。若是发现田地里有任何问题,都须得立即禀告司苑与御马监掌印太监王献。不过,眼下这片田地确实没甚么可看的,毕竟上头只是长出了芽,与刚种下的花花草草没甚么区别。

  朱祐梈等人转了一圈,瞧不出那些嫩生生的芽有甚么不同,便与朱厚照约定再过一两个月来看。朱厚照点点头,等他们离开之后,还恋恋不舍地在田地前蹲了许久,试图看看自己的玉米苗苗有没有甚么变化。

  朱祐樘和张清皎在坤宁宫里等儿子下学,不想等了许久他才过来。听说他带着一群人去看玉米田,两人都打趣道:“怎么?你如今不想着校场里的玩具了?才下学就赶紧往宫内苑里去?”

  “玩具都顽够啦!”朱厚照道。其实那些大玩具确实很有意思,和妹妹一起顽耍也很快活。可毕竟顽了一年,已经不新鲜了,他自然更喜欢新奇有趣的玉米田。有事没事去转转,都似乎能发现不少新鲜事。

  “爹,娘,我的玉米苗苗又长叶子了。才过了一天,叶子就长那么……那么长啦!”他伸出肥肥的手指头比划着。

  “是么?那散步的时候咱们拿尺子再去量量。今天长出新苗了么?”

  “好像多了三棵,回头咱们再去数一数。”

  玉米发芽的这段时日,仅仅只是数有多少颗种子发芽,都让朱厚照和朱秀荣觉得很欢喜。兄妹俩的玉米田长出来的玉米苗都不足十棵,两人宝贝极了,每一棵小苗苗都成了他们的心头好。他们甚至还给这些苗苗取了名字,每天都去探望它们,量它们是不是长高了。

  玉米生长很快,清明前后便已是绿油油一片,到得端午更是生得又高又密。两个孩子骤然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些玉米苗苗竟是比自己还高了。兄妹俩再也不能给它们准确地量高度,张清皎便启发他们寻人帮忙用绳子来量,自己再用尺子量绳子的长度。

  小小的一块玉米田,带给帝后一家许多乐趣。亲农重农固然很关键,但更重要的是小家伙们乐在其中,而且终于明白种粮确实不容易。兄妹俩对农事与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朱厚照甚至向他的先生提出要学农书。李东阳和谢迁都觉得很高兴,顺水推舟地将农书也列进了他的必学书目。至于甚么时候学,那便得看太子殿下的学业进度了。

  将近四个月间,帝后一家亲手侍弄这几块田地,亲眼见证了玉米种子发芽、生长、拔节、开花、抽穗、灌浆的过程。四本观察日志都已经是厚厚一叠,记录了他们眼中的玉米生长过程。当然,究竟哪块田地收获高哪块田地收获低,他们暂时无法准确地推断,还得等到收获之后再称重。

  ************

  临近朱祐樘生辰时,玉米已经将要成熟了。尽管并未到完全成熟的时候,张清皎依然决定,每块田地采收一部分,作为他的生辰庆贺礼。当然,为了给他惊喜,她并没有事先告诉他,而是在他生辰的前一天亲自带着两个孩子去掰玉米。

  于是,一众宫人簇拥着皇后娘娘,目睹着她亲自动手,将那奇形怪状的“玉米棒子”掰下来。朱厚照和朱秀荣也有心想掰,但一则身高不够,二则力气不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家娘一个一个地掰下来。

  见两个小家伙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自己,目光中皆是毫无掩饰的羡慕,张清皎心里颇为不忍,便让宫人先将玉米掰松了,再将他们抱起来继续掰。兄妹俩终于能够亲手掰玉米了,脸上都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不多时,母子三人便掰了二十来个玉米。宫人将玉米归置到篮子里,沉甸甸地扛回了坤宁宫。趁着朱祐樘还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张清皎带着两个孩子将玉米剥了苞叶,露出里头金灿灿的果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