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算到爱_作者:飘荡墨尔本(402)

2019-05-05 飘荡墨尔本

  以Y·Y的上新速度来说,肯定也应该抄袭了很多其他的潮牌。

  很多“吃瓜媒体”都等着看Y·Y发展壮大之后,时不时打官司的场面。

  但是,媒体等来等去,也没有等到有设计师宣告Y·Y的“不道德”行为。

  这个时候,Y·Y奇怪的公司理念,设计师的名字里面必须带Y,纯电子化的管理系统,独特的公司结构,神秘的幕后老板,就越来越让主流媒体感到诧异。

  Y·Y并不是上市公司,并不需要对“公众”负责,也不需要披露自己过多的消息。

  之前还颇有些要藏着掖着的意思。

  自从颜家兄妹达成共识,觉得应该要让Y·Y更进一步之后,Y·Y就没有再刻意躲避主流媒体。

  媒体记者要做新闻调查。

  这些人的调查能力,都相当了得。

  通过Y·Y的注册信息,一个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温州的凌烟鞋业之后,写了一篇报道。

  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一片哗然。

  一个温州小地方的,做代工的企业,到底是怎么弄出这么大一个品牌,这么大的动静的。

  美国人天生的优越感,受到了深深的刺激。

  调查记者觉得,Y·Y这个品牌有欺诈的嫌疑。

  主流媒体开始发文。

  有人去采访Y·Y的粉丝,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个品牌的底细,知不知道这是个低端的、劣质的中国工厂出产的不入流的“货色”。

  最开始发掘出这个信息的媒体记者,言辞有些激烈。

  一通贬低之后,Y·Y庞大的设计师群体不干了。

  Y·Y做的都是限量版,那些只有一件两件的,很多都是设计师自己手工制作的。

  这里的手工,并不是高级定制意义上那种一针一线都要自己来的纯手工,而是设计师自己直接拿机器做的样衣。

  如果,每一件衣服,都是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的小工厂生产的,光那些复杂的出口手续,就不知要要办理多长时间,这还没有加上货运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可能做到实时反映。

  Y·Y的大部分衣服,绝对是现做现卖,这也是为什么Y·Y的反应速度“超凡脱俗”。

  Y·Y这个品牌,最初,颜滟和颜凌都是抱着玩一玩、为Maison Yan II积累点经验这样的想法的。

  主流媒体喧嚣了一番之后,有一些知道真相的粉丝就觉得比较气愤,也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开始粉转黑。

  更有些不守规矩的人,开始破坏Y·Y门店那些拿到“永久许可”的涂鸦。

  这个时候,Y·Y庞大的设计师群体,主动进到了舆论的中心,包括现任的、曾经做过Y·Y设计师的人都站了出来。

  尤其是那些特约设计师——收到过涂鸦版权费的。

  这个时候,Y·Y神奇的设计师众包IT系统开始浮出水面。

  第263章 闪亮登场(2)

  Y·Y的设计师“团队”数量庞大,只要有设计被Y·Y录用,就会拿到一个账号。

  登陆这个账号,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设计,和设计师提交自的样衣的三维模型。

  在设计师的个人系统里面,会有一个选择题,问在十二天的时间里,能够完成多少件同等质量的衣服的制作。

  一共有20个选项,从1到20的等差数列。

  如果你的选择是1,那么你的衣服就是单品,如果你的是20,那么就会是一个20件的限量版。

  你可以拥有更好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做一百件,但这不属于选项包含的范围,最少一件,最多20件。

  “同等质量的衣服”,是一个极端模糊的概念。

  但在Y·Y,“同等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神圣的概念。

  这一份神圣,与人无关。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科技概念。

  设计师的设计被录用之后,也就代表着,他们的“样衣”得到了自己的三维模型,包含了颜色、样式、版型,还有很多其他的信息,具体还有那些数据,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单品”设计师来说,他们的和Y·Y的“合约”就算结束了,设计费会在这件衣服卖出去的时候自动到账。

  是这件衣服售价的1/3.

  对于非单品设计师来说,他们的合约还在继续。

  Y·Y的每一家门店,都有一个立体扫描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