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定圈混久了的人,一出手,就极为阔绰。
在不缺钱的情况下,找融资,把股份让出去,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颜凌和颜滟都是“老实本分”的创业者,并没有那种拿完投资人的钱就抽身的想法。
如果Y·Y自己有足够的造血功能,同样看好Y·Y未来发展的颜家兄妹,自然没有拿别人的钱发展壮大Y·Y的必要,拿了别人的钱,最终肯定是要把利润也给分出去的。
颜滟和颜凌还没有坐下来好好商量关于Y·Y未来发展的节奏问题,是快速扩张,还是放慢脚步。
拿投资机构的钱,快速扩张,自然是要比全部拿自己的钱来得更加轻松一点。
可是,门店开多了,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像Y·Y这样的门店,对销售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一家店只开半个月的话,一个店的经理就可以管理两家店。
所以过去半年,非常有规律地一半开上半个月,一半开下半个月,除了主观的“任性”,还是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作为限制的。
潮牌的市场容量其实比较有限,如果不是因为Y·Y有庞大的粉丝群,现在这个数量的门店就应该已经算是超量了。
这也是为什么,Y·Y在美国开了30家店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开下去。
颜滟去年就已经把叶默叫来美国管理门店了。
加入到了颜家兄妹的梦想之后,叶默就一刻都没有停下过带领销售团队的使命。
三十家门店,叶默觉得已经到极限了。
如果再开下去,一来会影响单店的销售业绩,二来也找不到足够的“店长”。
这个月所有的店都变成同一时间营业,也就意味着,原来每家店的副店长,都要成长为店长。
颜家兄妹只给了叶默两个月的时间“练兵”。
…………………………
想要见颜凌的人很多,但颜凌的时间有限,即便是那些通过“关系”找上门,上赶着要给Y·Y投资的人,颜凌也一样是非常直接地回绝,Y·Y暂时还没有融资的打算。
关于到底要不要融资,以后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扩张。
兄妹俩还没有达成一致,决定等鞋子上市了之后,看看效果再决定。
各路投资机构,在颜凌这儿又全部都遭到了“冷遇”。
Y·Y的门店开得很任性,Y大师为“人”处事的态度也很任性。
想要投资Y·Y的人,只要稍微做一点调查,就会觉得Y·Y门店和Y的大师的“行为模式”,很可能是来源于创始人的。
没有人Y·Y创始人“青睐”,倒也算是一件比较容易理解的事情,毕竟这是一家任性程度很高的公司。
华尔街很多投资机构的人都开始相信,Y·Y暂时真的没有融资计划,没再对颜凌执行“围追堵截”的策略。
颜凌好不容易稍微清闲了一会儿,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好不容易“闲”下来的颜凌,两天之前,约见了齐亦,打算完成一下颜达邦夫妇交给他的“使命”。
颜凌前天,“闲”到只有中午的时间有空,而且还是不太确定是几点的那种。
齐亦下午又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就商量好请颜凌在华尔街这边吃饭。
堂哥找自己谈话,齐亦不敢怠慢。
齐亦前天提前下班,早早地就来到了自己预定的餐厅等不太能够确定时间的颜凌。
大概是因为颜凌没有做过“明星”,所以不知道“明星”的影响力有多大。
任性而又高冷创业者颜凌,两天之前主动来到了华尔街,和Ian 私募旗下一个“并不知名”的投资经理一起吃饭,居然成了一条新闻。
报道除了强调颜凌见的投资经理“并不知名”之外,还说席间两人还相谈甚欢,一顿饭吃了两小时。
第277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个“饭局”过后,华尔街就更加确信了Y·Y想要上市的信息,那些才相信Y·Y真的没有融资计划的投资人都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排着队想要见“明星创业者”颜凌的人就更多了。
好多人把齐亦在华尔街的经历也查了个底朝天,斯坦福毕业,毕业后在巴克莱投行部工作,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宽客,没在巴克莱做多久,就跳槽去了Ian的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