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的学生是强制得学这两门课程的,全校的研究生倒是没有强制性要求,只是部分理工科系的研究生必须学《近代数学基础》,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是研究生导师还是课题组内的免费劳动力,都发现了《近代数学基础》的魅力——难是真的难,学习的过程极度痛苦,但如果学明白之后,整个人的科研水平都能向上攀爬好几个台阶。
第一波跟着卫添喜学《近代数学基础》的研究生已经开始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了,而且数量还不少。
水木大学一下子就涌现出这么多高水平的论文来,自然会引来不少目光。有心人做过统计,这些高水平论文中都运用到了十分精妙的数学方法,利用玄奥神秘的数学语言将科研推动了一小步,让研究人员能够更接近本真理论。
那些没有发表论文的学生自然是羡慕嫉妒恨,他们偷摸拿来自己同门师弟师妹们发表的论文,准备汲取一下经验,结果扫了一眼论文,脸都被吓白了。
公式推导!
一片占据七页纸版面的论文中,有三页纸以上都是公式推导!
要命的是,他们连那些公式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有的研究生导师直接给学生下命令,要求课题组内的所有研究生都必须学一遍《近代数学基础》,甭管是哪一级的,通通都得学,这门课的分数拿不到八十五分之上,就别想毕业。
研究生导师都是有大智慧的,他们现在逼着学生好好学,等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本事肯定不会差,学生厉害,老师自然就跟着沾光……高瞻远瞩!
有的研究生导师没有明确要求,只是建议了一番,学生们便自发去选课了。
能考上水木大学的学生,有几个是甘居人后的?
不止水木大学的学生想跟着卫添喜学《近代数学基础》,水木大学隔壁那些同在大学路上的学生也都过来蹭课了,然而课程名额有限,教室里的板凳也是定量的,那些蹭课来的学生只能从不上课的教室搬板凳过来听,有些学生来得晚,连板凳也借不到,那就坐在地上听,还有些人直接蹲到了讲台上……
等卫添喜踩着上课铃来到教室时,她被教室里黑压压的人头吓了一大跳。
放眼望去,一个不算小的教室中,满满当当都是人,原本只能坐四个人的条桌上愣是挤了七个人,还有学生趴在教室外面走廊里透过玻璃听课的……卫添喜脸上刻意练出来的职业假笑险些没绷住。
一节课上完,卫添喜照例留出十分钟来给学生答疑,结果她话音刚落,整个教室就骚动了起来。
坐在条桌上的学生因为路堵了,想出都出不来,急得满头大汗,教室外的学生想冲进来问问题,可门口有学生堵着,他们连门都推不开,更别谈想要进来了……卫添喜感觉自己的头都被吵炸了。
正在隔壁教室里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老教授一脸悲愤地看着教室中稀稀拉拉没几个的学生,训斥道:“你们这些马克思系的学生都是闹什么呢?搞哲学的人去听什么数学课?数学有哲学有啥意思吗?”
没错,马克思系都有学生去蹭卫添喜的课了,他们并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想从卫添喜的课堂上学一些数学方法,谁说搞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人就用不好好学数学了?
那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嘴上训斥学生们胡来,心里却满满都是羡慕,他什么时候才能吸引那么多的学生来听课啊?
老教授不知道的是,从他决定将自己奉献给哲学研究开始,就注定课堂上稀稀拉拉没几个学生。
第147章
卫添喜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好不容易等到新年假期, 结果又有事情找上门来了。
尼森给她送来一封美国数学学会寄来的投稿论文。
美国数学学会属于国际上顶级的数学研究中心, 其创办的《数学科学》乃是依托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建立的国际顶级期刊, 见证了无数知名数学家的诞生。
卫添喜当初发表那些前沿论文时,有很大一部分文章都是投给美国数学学会的,她同《数学科学》编辑部的很多编辑、审稿人都打过交道,算是略有私交,但并未深交过。
在隆德大学的时候, 卫添喜主要研究重心是数学, 不仅给《数学科学》投稿,还充当着《数学科学》兼职审稿人的角色, 时不时给《数学科学》审一些研究较前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