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神叨叨_作者:词酒(91)

2019-05-05 词酒 年代文

  “你一直都在自以为是地对我好,可你从来没有考虑过,你的这份好,我究竟能不能承受得起!妈,我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情,请你尊重一下,理解一下,体谅一下。”

  “妈,不要再因为我做了一些让你不如意的事情,你就同我寻死觅活,可以么?我不知道你说着寻死觅活的话里有几分是真的,有几分是假的,但我知道,如果你再同我说几遍寻死觅活的话,我真的要活不下去了,你不是想要逼疯我就是想要逼死我……”

  一个一米七八的后生坐在炕头上放声大哭,陈老太被吓得脸色惨白,好久没回过神来。

  直到陈国栋止住哭声,陈老太才嗫嚅着嘴唇说,“你心里这么苦,怎么一直都不通妈说?妈要是知道妈做的事情让你这么难过,妈肯定不会逼你啊,我的儿,以后你心里有了事儿,不要憋着,同妈说出来,成不?”

  “妈是盼着你好,希望你能过上好日子。那卫二丫说要同你掰了,那还是因为你们俩的缘分不够,咱不留恋她,向前看,有更多更好的姑娘在等着我儿你呢!”

  掰都掰了,陈老太心头的那块大石落地,说起这话来,那叫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

  陈国栋面容阴鸷,哼哼了两声,没有说话。

  ……

  大年初一晚上,头道沟里落了一层薄薄的雪,约莫只有一指厚不到,第二天的时候,因为天气回暖的缘故,雪就变成了雨,喜得老百姓都敲着脸盆和锅底走在街上庆祝。

  从五八年旱到六零年,田地里的粮食虽然不是颗粒无收,但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如今才刚入六一年的门槛,就下了一场这么大的雨,老百姓们似乎已经看到了绿油油的庄稼从田地里长出来的情景。

  生产大队的队长孙栋梁乐坏了,大年初三一过,他估摸着去丈人家拜年的人就算再远也应当回来了,便冒着细细的雨丝将各家各户的人都喊了起来,叫到乡间地头上,让老百姓们扛着锄头去翻地,说是不能浪费了一滴雨水,要让这比油还贵的春雨全都浸润到土里。

  按理说正月还没过就被叫到地头上干活,老百姓心里肯定会不高兴,然后事实并没有这样发展,老百姓们干劲十足,激情四射,恨不得将自己的家都扎在地头,你在田地的这头唱一句,那个在田地的那头喊一嗓子,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卫老太把家里的男人女人分成两拨搭配开,一拨去生产大队做农活挣工分,一拨去了自家开荒的田地里,准备春种的事情。

  相比起生产大队划出来的那些地势平坦的农田,老百姓在山坡上开出来的荒地才是真正的靠天吃饭。

  像卫四柱一样时常从山下挑水上山浇地的勤快人是少数,多数人都是等着老天爷降点儿雨水下来浇灌地里的粮食,现如今春雨丝丝缕缕地飘下来,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那随雨丝落下来的,是丰收的希望,是秋天满仓的粮食。

  ……

  卫二丫在那段失败的感情中恢复得还算好,正月初五跟着卫大柱夫妻俩去了省城,临走前还同卫家人许下一堆事情。

  比如说,卫二丫承诺给卫添喜买好看的花布做裙子,买好吃的糖块与零嘴小食;她承诺给三个哥哥都买新布鞋寄回来,还承诺给三个嫂子买好看的布料与衣服。

  轮到七个皮得上天的侄子眼巴巴等着她的承诺时,卫二丫大手一挥,十分豪气地许诺。

  “你们兄弟几个放心,二姑到了部队之后,仔细替你们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之前给你们买的学习资料还是太少了,根本不够你们做,往后二姑多给你们寄一些回来,把你们每天该写多少页都记在纸上,同那些学习资料一并邮回来,让喜丫头督促着你们学!咱家缺文化人,你们兄弟几个都挺聪明的,二姑一定想尽办法将你们培养成有知识的文化人,争取你们兄弟七个将来都能考上大学!”

  卫国健兄弟七个全都傻了眼。

  兄弟七个中年纪最小的卫光明眼里已经翻起了泪浪,性子最跳脱的卫东征则是哀嚎着抱住卫二丫的大腿,“二姑!亲二姑!咱别买学习资料了成不?我觉得在乡间地头种地就挺好的,何必去受那读书的苦呢?我爸我妈我奶都没读过书,不都把日子过得这么好么?”

  卫二丫淡笑着摇头,“不行,你们不吃读书的苦,往后就得吃生活的苦,二姑是为了你们好,你们可千万别辜负了二姑的一番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