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功笑得脸上挤做了一团,双手递上一个装有急奏的黄匣子。
“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是京里来的报喜折子。”
报喜?这段日子唯一临近生产的就只有蓁蓁了,但怎么早了半个月?难道早产了?
皇帝心中无喜反倒是一惊,他火速地撕开封条掀开盖子,一封黄折静静地躺在匣子里。
皇帝拾起折子翻开,折子上是海拉逊熟悉的笔迹。
“奴才启奏皇上,九月二十二日午时三刻,德妃娘娘于永和宫平安诞下公主,母女均安。
奴才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拉逊,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敬上。”
皇帝匆匆看了一遍脸上阴云尽去,捏着折子满脸皆是笑意,洋溢着满足的愉悦。
梁九功舔着脸问:“皇上,可是德主子生了小阿哥了?”
皇帝捏着折子轻轻在他头上打了一下,“怎么是小阿哥,生得当然是公主!”
梁九功心里泛起了嘀咕,这皇上也是奇怪,生个公主竟然这么高兴。不过转念一想也是,德妃娘娘如此得宠自然生什么皇上都是高兴的。
皇帝这边开心过了突然又郁闷了起来,他掐着手指千算万算,从京城至五台山一段旱路再加一段水路,这一来一回肯定能赶上小公主出世,而且还能早个十来天候着。这样他就能孩子一出生就亲手抱她哄她了,还能亲自给她洗三,结果没算到蓁蓁竟然早生了将近一月。
太医院这群废物,明明一个个都说胎相平稳的,会足月生产的,现在倒好抱没抱到连洗三他都错过了。幸好海拉逊的折子里说蓁蓁除了早产外其余皆顺,公主也平安康健,不然他定要狠狠惩治那群庸医。
皇帝拿着折子疾步走进大殿里,殿中诸僧们还在齐念佛经,皇帝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不禁打断了他们。
“大师,朕刚得喜报,昨日宫中诞育公主!”
大喇嘛微微笑着双手合一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恭喜皇上如愿以偿。”
皇帝的眼神软了下来,“这个是朕曾经失去过的,如今她终于愿意回来再做朕和她额娘的孩子了。”
喇嘛主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一切皆是因果,一切皆是轮回,一切皆是我佛慈悲。”
皇帝双手合一朝他一顿首。“大师所言甚是。朕上次登菩萨顶时在佛前祈求佛祖让朕之爱女能再回人世,今日重登菩萨顶,不想竟在此得此喜讯,一切皆是佛祖保佑之故。”
喇嘛主持还以一礼,他慈眉善目的脸上绽露出一丝微笑,平心静气地说:“皇上爱民如子,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此皆是皇上的福报,故才有今日的如意果。”
“大师。”皇帝虔诚地说,“朕有一不情之请。”
喇嘛主持道:“皇上请说。”
皇帝道:“朕已经失去过这个孩子一次,不舍再次失去她,怜她年小体弱,烦请大师赐一宝物于朕之女,作为她的护身辟邪之物。”
“善哉善哉,皇上爱女之心至诚至善。”喇嘛主持顺势褪下手上挂着的一串七宝手串。“此物跟随贫僧多年愿保佑小公主一生平安顺遂。”
“多谢大师。”
皇帝恭恭敬敬地接过手串转交给梁九功,梁九功小心地收进了先前装折子的黄匣子里。
皇帝看着他说:“去取笔来。”
梁九功为难地说:“皇上,此处没有朱砂……”
皇帝指着角落里正在抄经的小师傅笑道:“无妨,问那抄经的小师傅借他手上的笔一用即可,此笔小师傅日日用它抄写经文,不比朕那决定生杀的朱笔更吉祥?今日能在此处借用此笔也是朕和公主的缘分。”
喇嘛和尚听着在旁默默地点头,眼中皆是赞许和崇敬。
梁九功走向大殿的角落向正在抄经的小师傅借了笔来递给皇帝,皇帝在海拉逊的折子上提笔写道:
“朕今日登菩萨顶时获此喜讯心中大喜。德妃如何?公主如何?速速写折子细细奏与朕。随此折另有一串七宝佛珠一并送回京,此珠乃菩萨顶住持喇嘛所赐,尔转交永和宫,作为阿宝公主辟邪之物。”
他写完把折子合上递给梁九功,梁九功连折子一道收进了黄匣子里,打了个千抱着匣子匣子退了出去。
皇帝的折子很快送回京中,随之传回的是五台山的逸闻,嘴碎的宫女太监们交头接耳说那日正午皇帝正面会一百岁大喇嘛,菩萨顶上忽然霞光漫天,两日后快报传来才知是公主降世,于是神佛喇嘛亲自为公主祝祷并赐法器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