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蓁端了茶来,皇帝接过茶盅一掀盖子,一股不曾闻过的清香就迎面扑来,皇帝不由叹了一声:“好茶。”
蓁蓁笑说:“皇上若喜欢,那臣妾就留下了。”
皇帝正喝茶呢,听到这抬头看她,问:“怎么,这不是宫里的茶?”
蓁蓁说:“这是施大人送来的。前回他送的绫罗绸缎珍奇珠宝到底太奢靡了,那些都是南方织工巧匠手里的精品,只有臣妾有别的姐妹们没有怕又是要惹出些风波来。先前您让臣妾挑一半后臣妾给回礼时就说了往后不要再送这些了。施大人不知是误会还是什么,前几天又送了一张贺公主满月的礼单来,还附了一盒茶叶,说是他家乡产的茶,若是喜欢往后会常送。”
她又指指公主摇篮旁摆的几件玩具,“那也是施大人送来的,说是家里人通力绣的家常玩意,我瞧宝儿倒也喜欢。”
皇帝脸色晦暗,不太高兴地说:“他倒是消息灵通,人在福建这么快就知道你生了女儿的事。”
台湾八月就已攻克,朝中正在争议是否留台卫台,施琅力争在台湾派官设县,也有其他重臣力主台湾乃海外不毛之地,只要将前明余孽尽数内迁则不守也可。这时候施琅往宫中宠妃处送东西就格外耐人寻味了。
蓁蓁嘴角噙着一抹细微的笑瞧了皇帝一眼,“施大人是降将,又是汉人,这会儿身在前线最怕就是后防生变。他要不是这样仔细的人,皇上哪敢把平台大任交给他。”
皇帝搂住了她往她腰上轻轻捏了一把,“施琅这礼送的倒是有用,瞧瞧,你这就替他说起好话来了。”蓁蓁受不住痒笑着倒在他怀里,皇帝顺势抽走她手里的礼单,“朕看看,这回他又送来什么好东西了。”
他眉头一挑,道,“你刚可是说错了,这施琅还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这回不送绫罗绸缎改送书了啊,还都是珍品,有几卷看着还是宋本。”
蓁蓁趴在皇帝肩头:“那皇上准还是不准……”她一脸的讨好,满目的期待,皇帝捏着礼单冷哼了一声,“这施琅把延平郡王府的陋习都带到朕这来了!”
蓁蓁被当头泼了一盆子冷水心底透凉,脸上一下露出郁郁寡欢的神色来。皇帝见此倒展露笑颜捏了捏她的脸说:“成了,朕只是骂那施琅没说不让德主子收啊。”
蓁蓁又惊又喜,脸上由阴转晴问:“真的,皇上答应了?”
“施琅喜欢未雨绸缪,朕却不是那样会听枕头风的昏君,难道还怕你收他区区几箱书吗?”皇帝拍了下她的腰,“磨了朕这一会儿就是为了这事吧。成了,朕准了。”
“哎!”蓁蓁勾着他脖子又问:“您这回怎么这么高兴?”
第122章 第 122 章
皇帝久不见她, 又是蓁蓁自己贴上来, 喜不自胜地和她贴着脸道:“心想事成, 朕那日忍不住将有女儿的事都告诉了五台山主持喇嘛。”
眼前这位爷有多重男轻女蓁蓁心里如明镜一般,可他爱小女儿却实为异常, 她的双唇贴在皇帝唇边问:“哪就那么宝贝了, 小孩子回头给您惯坏了。”
“公主是朕的掌上明珠,阿哥们以后要建功立业, 她么,顺心如意就好, 惯坏了朕担着。”
蓁蓁真为几位年长的阿哥们抱屈,皇子一过五岁皇帝就开始考教功课,很抓严打的态势让五岁前见到皇帝亲热熟稔的皇子们在五岁后见到皇帝就肃着一张脸生怕被考问功课。远的不说, 就说近的今年重阳节在慈宁宫的时候,大阿哥和太子刚给太皇太后磕完头,膝盖还没伸直就被要求作诗一首, 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大过节被逼的是抓耳挠腮、面红耳赤。
“您要这么对几位皇子试试?”
皇帝眉毛一横道:“慈父多败儿, 难道让朕的皇子都变得和前明那些皇子一般如猪蠢笨吗?”皇帝微抬起脸离了蓁蓁远半寸,“胤祚开蒙的事宜早不宜迟, 别以为朕忘记了。”
一听此蓁蓁的晶莹双眸立刻染上了一层薄雾,见她又是泫然欲泣皇帝立刻讨饶:“好了好了,先不说了,朕真是怕了你了。”
“怕?臣妾怎么不知道?”皇帝求和蓁蓁也伏低做小一番主动凑上前亲了下皇帝的鹰钩鼻尖。
她上前他接住, 两人缠绵一吻后皇帝喘着气说:“以后你们母女朕一起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