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生活_作者:奇书不是书(23)

  “此句出自孔子之孙子思所著的《中庸》,全本主要论述儒家的核心思想,”说完,又慢条斯理地将双手背到身后,“这句词学生理解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即不偏不倚也。”

  听完王强的解释,考官没说什么,只是提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又作何解释?”

  “此句的意思为……”

  就这样一问一答,约摸一刻钟的时间,终于停了下来。

  结束后考官递给了王强一个红色的牌子,又问了王强的姓名,便让他出去了。

  王强满头雾水的向外走,下一个考生也进去了。

  刚下台阶,便有一人过来问王强有没有收到牌子,王强如实回答后那人便让王强站到了左边那一列。

  王强这才发现适才还站在一起的人已经分成了左右两边。

  右边那一列,自己的好友王之然正在对自己挤眉弄眼,但马上便被他身后的李裴瑾重重拉了一下衣角,然后便乖乖站好了。

  直到午时,最后一个考生才从刚才的房间出来,而此时,左边的人也远比右边的人多了好多。王强和两个好友均在一起。

  这时,房间里考官也迈步出来。站在众人正前方,刚才检查的几人则分别站在两侧。

  只见最左边的一人站出来,大声宣布:“凡是试场内左列的是为第一场通过,右列的人视为不通过。”

  话音刚落,便有那些年纪小的直接张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有的直接腿一软跌坐在地上,也有已经料到结果的已经默默的转身准备离去。

  好些第一次参加考试的都目瞪口呆,就连王强也被惊住了。

  原来这是当场出结果,不及格的直接就出去了,可真够快的。

  “这简直就不给复活的机会嘛!一点心理准备都没,看来刚才的小牌子等于通行证啊。”王强心里这样吐槽。

  南朝的考试算是比较人性化的,第一场考完后给众人留了两刻钟的休息时间,趁这段时间,该吃吃,该喝喝,该解决个人问题的也去解决个人问题了。

  而王强刚才注意到背书的那个人又拿出了书开始看了起来。

  时间过的很快,第二场很快就来了。

  和刚才一样进入了那个房间,这次考官则换了另一个人。

  这个人没有像刚才那样问话,直接从桌子上一摞纸中抽出了一张递给了王强。

  接过一看,一张纸上只有五六行字,奇怪的是每行字中间都空了有两三个空格。

  “难不成是默写填空题?”

  果不其然,那个考官让王强把纸上空缺的这些地方都补全。

  王强照着做了以后,那考官又重新抽了一张纸递给王强。

  就这样来回几次之后,如上次一样递给了王强一个牌子,看样子是通过了。

  所有人都结束后已经到了酉时,随着考官第一天考试宣布结束,众人紧张了一天的心情才算稍微放松下来。

  回到住的地方,狗蛋几人也没来打扰这三个,草草梳洗后便休息了。

  第十五章 过关

  第二日如同第一日一般来来回回,等王强第三天站在这个试场时,剩下的已经不足三十人。

  百分之90的淘汰率刷新了王强对古代考试的看法,也明白了南朝读书人为何那么受尊敬的原因。

  最后一天的考试和前两天不一样,这次是众人一起坐在试场,试场上早早布置好了桌椅,桌椅之间离的很宽。

  主考的是第一天那个问话的考官。

  只见那考官慢慢踱步到试场中间,环顾一圈,直到试场彻底安静下来才开口,“首先,先祝贺各位,你们坐在这里已经代表你们通过了这次县试。”

  听着考官的话,刚才还紧张的众人马上放松了下来。看着所有人的表情,王强注意到那名考官微微挑了挑嘴角,露出了一个奇怪的笑。

  “本次县试不同于以往,当今圣上特下谕旨,将诗赋改为珠学和律学,意在广招有志之士,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学子能为我们南朝效力。而在本场能通过者则可以直接成为童生,再无需经过府试。”

  话音一落,刚才还一脸轻松的众人的心又重重的提了起来,来之前大家都以为和往年一样考些经帖诗赋等,所以侧重点都放在了那些上面,谁知道今年突然变更,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