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颜娇_作者:碧水犹清(501)

  赵贤说的这事,颜含玉却是突然记起来,那年她好像还不到五岁,就是她落水的那一年春天。

  本以为自己都忘了幼时的事情,今天听赵贤说竟然还能记得。

  武功郡王正是在次年元宵没的。

  “永成军是不是就是杨将军统帅?”颜含玉问道。

  “不是,杨将军只是副将,永成军副将两个,一个姓杨,一个姓郑,主将是曹老将军。”

  颜含玉才知道,曹老将军在德州驻守,却原来是领着永成军吗?

  “杨将军是副将,年前升杨将军官职,原来是想牵掣主将?”

  赵贤点头。

  “兵权不在君主手上掌控,皇帝赐婚,如今楚王娶曹老将军的孙女,显然就是有拉拢之意?”

  赵贤又点头。

  颜含玉似乎明白了。

  “如果临哥哥娶了曹老将军的孙女,对你岂不是更有益?”

  “皇叔不会同意的。”

  颜含玉半垂眼睑,不去看他,却听那温温润润的声音传到耳边,“再说我本来就无心。”

  颜含玉还是不说话。

  “玉儿,我只想娶你。”低浅温润的声音似是转了一个圈,来回在她耳边回旋。

  儿女私情跟朝堂权位之争相比,显然不足以相提并论。

  颜含玉主动去握他的手,细软的手收在那只骨节分明的指中。

  赵贤一只手拦腰拥着,一只手攒着她的手。

  心起层层涟漪。

  每次靠着他,她心里都是说不出的平静。

  虽说有些事记不清了,可她对他的情意一丝未减。

  他不离,她便不弃。

  第三百四十章 朝堂

  礼部侍郎郑蕴营私舞弊,又私调兵马一案,刑部审判还未结束,那郑蕴写下千字罪己书悔过,密密麻麻的一篇文字呈到皇帝手中。

  这郑蕴原是兴国年间的进士,被圣上大笔一挥,列为天子门生。郑蕴初入朝堂,从一个小小县丞到州府通判,再到知州事,可谓是一步一步,稳步上升。

  郑蕴在罪己书上句句列下自己早年为官的尽忠职守,位其政谋其事,不敢行错半步等等内容。

  字夹风霜,看着真情实意,感深肺腑。

  早朝之上,那刑部尚书丁赟也呈上审理郑蕴一事的奏章,郑蕴不认私调兵马之罪,只认营私一罪,丁赟也表示取证不足,金陵那边并没留下任何有力的证据,私调兵马一事实在不能定罪。

  皇帝因看过郑蕴罪己书,并称郑蕴大才,失了可惜,当场命人放了还关在刑部大牢的郑蕴,降礼部员外郎。

  “众卿可有其他事情启奏?”

  “回皇叔,儿臣以为郑蕴罪深责薄。”

  “贤儿以为如何?”

  “着皇叔看重,郑蕴礼部侍郎之职,却升主考官之位,实乃荣宠,虽郑蕴主动认罪,可到底有罪,营私自是贪了笔墨,如若不严惩,以儆效尤,以后再有朝臣犯事,伤害的都是国之栋梁。”

  “贤儿以为该如何处置?”

  “断一指以为自律。”

  此言一出,前前后后的人怔忪在原地。

  要知道秦王殿下那可是出了名的性情温和,八贤王的名号那可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因贤郡王早有善举,民间早有此言流传,一为亲王,二因良,三有德望,四仁孝,有忠有义,温美为八贤之王。

  如今竟在朝堂之上说出断下臣一指之话,作为朝臣,当然无人敢应一句话。

  自律就是自省,要说断指这样的惩罚还真能以儆效尤,皇帝也是愣了一下。

  “众爱卿以为如何?”

  无人应承,纷纷半垂眼眸,余光四下观望不前。

  “吕卿以为呢?”

  “郑蕴有悔过之意……”停顿了一下,“罪不至此。”

  “陆爱卿?”

  “臣以为,此事可立威。”

  众臣的神情皇帝一眼望尽,他的指缓缓敲着龙椅,思虑片刻,“如此,那便依贤儿之意。”

  “皇上圣明。”一时间众臣跪拜。

  罪已降,责难已将,此事便没有继续议论的意义,众臣安静异常。

  当然,有心人还是能看出来,皇上顺应此事,有管制朝中士大夫之意,当然还有替秦王与朝臣交恶,秦王此番行事,以后士大夫以后见了都要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