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寻宝队[系统]_作者:九州大人(96)

  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有人在许国庆身后小声嘀咕败家婆娘,拿那么多好东西走娘家,一看就是个平时里心向着娘家人的,说不定见到好东西都想往娘家搬,不是个败家婆娘是什么。

  这人对自以为的真相看不过去,意在提醒当家的男人别被妻子忽悠了,回去好好管一管才行。

  可惜许国庆并没有多领情,一手抱着宝贝小棉袄,一手提着送给岳父岳母的猪肉条,只当没听见别人所谓的‘好心提醒’,一心护着逗着闺女。

  自家人知自家事,往年他们家因为经济条件的关系,送给岳父岳母的年礼可不算好。

  大部分的时候,对方回的礼都比他们拿去的重,是两位老人专门补贴给外孙的。

  为此妻子的娘家嫂子给了多少怨气白眼,他又不是不知道。

  如今有了条件,正好多准备些东西带去,也好回报一下岳家以前的援手之恩,因此他还嫌拿的猪肉和鱼少了嘞。

  如果不是担心多了让人起疑,许国庆都想着是不是背着筐去,筐里填满的那种。

  如此的想法基础上,那二斤肉一条鱼又算的了什么,他们家现在有时候一天的伙食吃的都比这个多。

  胡思乱想着,电车嘟的一声到站了。

  许国庆回过神,被挎着篮子的妻子拉着往下挤,顺便还得兼顾着拎着大肥鱼的大儿子,以及另外两个孩子。

  等到好不容易从‘沙丁鱼罐头’上挤下车,赵云薇赶紧点人头,看见六口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方才放了心。

  此时已经差不多十一点半了,下车后再走上一段路就到达了目的地。

  看着熟悉的家属院大门,赵云薇禁不住露出怀念的笑容,即使有娘家嫂子在比较糟心,但是能见到长大的地方和爹娘,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赵家与老许家比起来也算门当户对,都是住在筒子楼房上的职工家庭,要不然当年许奶奶也不会把赵雨薇说给许国庆做媳妇了。

  只不过相比老许家的纯工人出身,赵家偏书香门第一点,家里除了做文职的老大,二老都是在学校当老师的,文化程度不低。

  想当年因为这个,赵家还差点被拉去批.斗,最后是曾经做过私塾先生的赵家老太爷当机立断把所有家产捐给国家洗身成贫穷的教书匠,才险之又险地度过那场动荡风暴。

  不然以那时候疯狂的社会行情,书香门第的赵家人能不能全须全尾的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即使能活,那也是被打上臭老九的标签,屈辱艰难的活着,撑不撑的下去都不一定。

  赵老太爷有先见之明,舍财保命,好歹保下了人丁稀少的赵家血脉,然而自己却因为自责于家业尽失,帮赵父熬过难关,看着他娶妻生子后早早地就去了,一同的还有捱过苦日子身体不好的赵老太太。

  老一辈一过世,曾经的那些是非功过差不多都随之掩埋到土里了,留下的是时代开放后教书育人备受世人尊敬的书香赵家。

  不比老许家人丁兴旺,赵家子嗣单薄。

  赵老爷子当初只有赵父一根独苗苗,到了赵云薇这辈儿稍微好点,除了她还有一个大哥,可惜没有继承父业,不选择教书却在学校团委里一心钻营着,现在还只是个不大不小的文员罢了。

  除了他,他妻子也不是教书的,只是凭着老一辈的关系,在学校当个管寝室的生活老师,好歹与书香挂了点边边。

  这就让她很骄傲了。

  所以往往在看到作为纺织工人的小姑子时,赵大嫂就有一股优越感。

  殊不知她那个工作岗位是赵云薇当初让给她的,那个是靠关系讨来的萝卜坑,而纺织厂工人的身份却是实打实地考上后争取来的,能有可比性么。

  为了娘家家庭团结,赵云薇都不屑得跟眼睛长在头顶的嫂子多说什么,就看她在那儿一个人自鸣得意,嘚瑟于丈夫和公婆向着她,生活美滋滋。

  因为这个,赵家几乎没有婆媳矛盾,少了多少是非。

  赵父赵母因此感觉对于赵云薇这个闺女多有亏欠,逢年过节能借机补贴的都不忘补贴一点。

  赵大哥也是了解实情的,知道其实是自家妻子占了便宜,因而对于爹娘的举动并没有什么意见,心里多多少少还对唯一的妹子有点愧疚。

  所以等到许国庆一家六口登门走亲戚的时候,除了赵大嫂,赵家另外三个主人都是挺欢迎的。

  还有家里的一对儿双胞胎小辈,平时玩伴少,因为一下子来了四个小伙伴,又是最是亲近不过的表哥表妹,俩孩子顿时高兴的不行,表示热烈欢迎,全然把他们妈的冷脸抛在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