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梦旧笔_作者:申丑(147)

2019-04-29 申丑

  姜准唠唠叨叨,醉熏熏地拖着肥胖的身体伴着琵琶左扭右摇跳起舞来,雷刹不禁有些好笑,自己和这浑人有何可计较的?既来之则安之,有佳酿在手,索性尽兴一醉。

  直至天黑,姜准醉趴在酒案上,呼呼喘着气。

  雷刹心念一动,问道:“大王,醇王与太子案真是宫中婕妤所为?”

  姜准搭着厚重的眼皮,含糊道:“……醇王……婕妤都已认罪,还能……有假?她既认下,自是她做的。”

  第72章 石出(二)

  萧萧寒风中, 悲佛山一片沉寂, 山中各样树木苍翠得愈冷愈翠,枯条得越冷越萧然, 石阶上残留的枯叶早已腐烂沤泥,积在缝隙间,如陈年积垢。

  老叔提着灯, 弯着腰, 深深地行了一个礼,丑陋的脸上露出一些笑意:“娘子总算回来。”

  风寄娘还礼:“这些时日,累老叔操心。”

  老叔前头领着路, 道:“一叶法师只在寺中稍作停留,十日中倒有九日都在徐府。”

  “徐知命?”风寄娘讶异。

  “正是。”老叔点头,“许是外出云游时二人结下交情,饶是法师这般方外之人也有挚友知己。”

  风寄娘拾阶而上, 漫不经心似地道:“是吗?我一直以为凡尘俗事从不在一叶法师的心中。”

  他二人边说边走,不一会就到了归叶寺山门前,四大护法仍旧颓败, 进寺后那些牡丹干枯如柴。

  风寄娘看了眼寺中正殿,道:“老叔自去忙碌, 我去殿中烧炉清香。”

  老叔掀起被烧得扭曲了的眼皮,叹口气, 忽道:“娘子的心中可曾有一丝怨怼,一丝悲愤?”

  风寄娘回首,矮身捡起一片枯干的落叶放在老叔的手中。

  这片枯叶曾在枝头抽芽嫩黄, 经风雨阳光长大翠绿,四季轮转,发黄欲坠被微风吹落,又经雨浇踩踏,午阳炙烤,如今捏在手中,干黄枯卷,拿指尖一捻便成碎屑。

  老叔拍拍沾在衣上的叶屑,提着灯慢慢离去。

  风寄娘推开归叶寺正殿大门,十八连枝铜灯盏烛火终年不熄,两侧木架上累如山高的瓷瓶在火光流光溢彩,她一踏进殿中,铜灯盏一齐晃了晃,摇曳间,火光影转,那些数也数不尽的瓷瓶似跟着晃了晃。

  “唉!”隐约间一声似有似无的叹息。

  “呜呼……”又有游丝般的低泣。

  “噫……”

  风寄娘闭目倾听,那些叹息悲泣渐渐清晰,依稀可辨,殿中仿佛有成千上万个男女老少、幼弱病残在无奈地询问。

  “何处?”“何处?”“何年何月?”“何往何往?”“为人?”“为兽?”“为禽?”“为虫?”“消弥?”“啊?”“不愿啊……”“不甘……”

  那些凄然无奈绕成细丝一匝匝地绕在风寄娘的心上,他们每叹息一声,她便感到心间多一些疼痛。

  忽然,一块尖啸随着厉风扑向她,一个声间似从虚空那传来厉声喝问:“你,与我等相同,为何你为人?为何你为人?”

  风寄娘避开一步,厉风扑了个空,转瞬消散无踪,十八连枝铜灯盏上的烛火焰跳跃几下,火光转成幽蓝,灯焰拉长,灯盏铜枝上了那些交错抬手的铜人似乎活转过来,开始吟诵祭文,殿中又渐渐趋向安静,蓝幽幽的烛焰又成温暖的桔色,成了游子远归从纸窗望进去时那片刻的心安。

  风寄娘退出大雄宝殿,重又掩上殿门,殿外的冷风扑上她的脸颊,令人一个清灵,殿中的闷热,郁躁尽皆散去。沉沉的暮色晕染,一笔一笔又淡转浓,寺中枯柴似得牡丹被夜色唤醒,在黑魅的夜里展叶开花,举目四望一片盎然的生机。

  春生夏长秋收冬残,都与此处无关。

  然而……

  风寄娘伸手拂过一朵开得最盛的,重叠的花瓣在夜色不似紫色反倒是浓黑的一团,二乔,白雪塔、豆绿、赵粉,那些粉白青绿与千姿百态,在浓夜里,每一朵每一枝都那般相似,那般无味。

  倾国名花应开在春光之中,经雨露浇灌,沐阳而开,在和风中展露无边风采,引美人垂眸,玉郎赞赏,路人停车驻足。

  “唉。”风寄娘轻叹。

  “唉!”寺中不知哪株名花跟着发出轻微的叹息,随之,一寺的牡丹跟着发出孤寂凄愁的悲声,“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