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里住了一个月,和大家慢慢熟了,村民们都知道罗芸芸的老家是很远很远靠海的一个小城,所以说话和这边不太一样,最初觉得新奇,久了也就习惯了。
白吃白喝了一个月,芸芸的心里总觉着过意不去,天天盘算着得去谋个差事,挣点生活费。流落到这无亲无故的古代,怎么着总得给自己存点钱防身,处处指望别人可不是咱们现代人的作风。
周大娘可怜她,总是宽慰她说:“不打紧的,我儿子在外地当差,你吃得也不多,不差你这一双筷子,暂且住这里,就当给我作伴吧”。
于是芸芸感激地一边帮着周大娘做些简单的农活,一边向偶尔回村的年轻人打听打听城里有没有她能干的差事。
要说她这本科生不但在现代不好找工作,在古代也是百无一用。
干农活,没力气;当丫头,没眼力;做生意,没资本;进青楼,没勇气。其他穿越小主能干的事儿,罗芸芸是一个都不会,既不会舞刀弄枪,也不会唱歌跳舞,还不会吟诗作文,更没有随随便便碰上有钱公子、勾搭皇亲贵族的运气,稍微擅长一点的就是书法了,偏偏来到一个大家都不太认字的年代。
芸芸现在所处的宁朝,相对于原来那个世界大约也就是发展到宋朝的程度。最近从村里稍微有点文化的周神医那套了一些话,她也大致了解了下本朝的历史。
原来唐朝走向衰亡以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百姓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后来尚武帝依靠武力争霸一方,慢慢统一了各方力量,建立武朝。
可以说之前的历史跟原来的世界是一模一样的,从武朝起就进入了另一个走向。武朝的建立并没有让百姓过上期待的好日子,武帝重武轻文,认为历朝之所以衰败全是过于注重文臣,而忽视了练兵打仗。
于是,历史的车轮又碾过这片大地,新一轮的“焚书坑儒”开始了。
只要这个国家范围里能找到书籍字画、经本刻石全部付之一炬,百姓不仅过得民不聊生,税收繁重,还变得目不识丁、理法不通。后来武帝的□□被各地反抗军群起而攻之,由武帝的亲弟弟宇文皇帝取而代之,建立宁朝,年号崇文,以强调要恢复文化制度,提高百姓文化水平。
现在是崇文二十八年,当朝皇帝是宇文帝的孙子——至文帝。虽说经过了二十八年的文化振兴,但武帝造成的文化缺失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百姓有学习的愿望,国家却没有普及教育的能力。就连皇城里,也只有达官贵人家的公子小姐能读书识字。
大约又过了两个月混吃混喝、百无聊赖的日子,罗芸芸终于迎来了穿越以来第一个好消息。
周神医从皇城回来,听闻皇城里的觉诚寺正在招抄经女官,之前听说过芸芸会写字,赶紧跑过来叫她去试试。
“抄经女官是什么?”罗芸芸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历史学得不太好的她在记忆里摸索里一遍,历史上似乎也没提到过。
“抄经女官是本朝才设立的差使,因为前朝的经书都被烧毁了,本朝达官贵人需要学习经书只能去寺庙里抄写或者捐点香火钱买下已经抄好的经书。女官就是在寺庙的抄经阁里面替香客抄经的人,偶尔也会有达官贵人家的公子小姐奉父母之命前去抄经阁抄经学习,女官需在一旁伺候,遇上不通经文的公子哥,女官还需稍加指导”。
周神医娓娓道来,语气里似乎还带着一点你连这种常识都不知道的诧异。
“噢,我明白了,谢谢神医大人带来的好消息。嘿嘿,我明天就去看看!”
谢过周神医,芸芸便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正在给菜地浇水的周大娘。
周大娘也很高兴,拍着手说:“太好了,姑娘去当抄经女官太合适了,虽然这个差事月钱不多,但只用坐在屋子里写写字,也不用受别人的欺负,哎呀,今儿个咱们得加个菜庆祝庆祝”。
“嘿嘿,周大娘,事儿还没定下来呢,明儿个再庆祝也不迟,万一没录上,岂不白高兴了”。她摸摸头,不禁对明天的面试有点小紧张。
“放心吧,我说行就行,姑娘一看就是个聪明人。咱这地方穷人家女子大多不认字,富人家女子也不稀得去天天抄书,姑娘去一定没问题的”。大娘拍着胸脯做保证。
咦,原来不是个肥缺啊,怎么听着像个没人愿意干的差事?芸芸心里不禁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