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胖女追夫记_作者:青衫白露(118)

  唐芳年这马屁算是拍在马腿上了。

  唐芳年今日去会拜见了几位先生,又会了好友。

  孙爹跟他谈起玉米的事,他跟许子兰的话几乎差不多,读书人消息灵通,尤其关于官府的事,都是门儿清。孙爹听他这么说后,心中大定,忙着想想怎么多挤出几块地来种玉米。

  到了晚间,难得吃了一顿丰盛的煎羊排,孙巧巧心满意足地抱着茶缸躺在椅子里。

  孙爹带着孙萧萧去参加族里大会去了。

  孙冉冉见唐芳年洗漱完毕,就叽叽喳喳地说起今日发生的事。比如弹了什么曲,说了什么故事,全都一股老倒出来。

  唐芳年脸上的神情过山车似的变幻,最后把幽幽的视线落在孙巧巧身上。

  “竟单单落下我一个。”语气还蛮控诉的,瞬间只有三岁。

  孙巧巧嘴抽抽,扭脸不搭理他。无理取闹了不是。

  第52章 姐夫

  孙冉冉在一旁吃吃地笑,“今日姐姐说故事起码说了两个个时辰,早累了,肯定不会再想弹琴的了。”

  唐芳年便转而问她,“是个什么故事,说来我听听。”

  孙冉冉歪着脑袋想了想,就摇摇头,“太长了些,而且这故事跟我们平常所见所闻都不相同,我讲不好。不过,美鸿哥哥说过要写成书的,到时候唐先生讨了来看就是了。”

  唐芳年微微吃惊了一瞬,然后又笑了,“之前得闲,把梁祝这故事整理了一番,只可惜落在了京城。”当初接到孙巧巧的信,他就急匆匆往江南赶路,竟连行囊都顾不得了,只拿了一沓琴谱,那是给孙巧巧买的礼物,剩下衣物书册子都留在了客栈。今日进镇,才托人带话,衣物什么便罢了,那些新买的书还是要寄送回来方好。

  孙巧巧吃了一口老爹带回来的桂花糕,瞪了唐芳年一眼。

  “你这科考很有把握了么,怎么不见你读书。不都说考取功名必须头悬梁锥刺股地努力吗?”

  唐芳年笑,“这些日子的确有些散漫了,今晚回去就好好读书。”

  孙巧巧又瞪了他一眼,“晚上看书仔细眼睛成个近视,到时候见谁都是个眯眯眼,那就有意思了。”

  唐芳年忍着笑意点头,表示他自己会点亮了灯盏再读书。他那些秀才朋友,有大半眼睛都读坏了,不走到近前十步远,分不清来人是谁。庆幸的是,他自己的眼睛不错,到现在还能清晰远眺。

  不过他还是有点在意,孙巧巧为何如此关心他的学业。这让他忍不住想起来芬娘,每次不中,她的眼神就凉几分,到最后两夫妻是真正的相敬如冰了。

  想起这段过往,唐芳年就叹气,“若我这次还不能中……真正是没脸见人了。”

  孙巧巧压根没关注他的心态变化,手里抱着书本在看呢。当年她自己也算不得什么学霸,考大学时勉强过了一本线,进的还是二本的学校。出来工作还要靠家里的关系,总之非常废柴。但她没有重读过,故此不能切身理解唐芳年的挫败心里。

  因此半心半意地回了一句。

  “考不中有什么丢脸的,你现在已经很成功了。再说功名利禄是浮云嘛,不然怎么会有莼鲈之思这样的典故出来。”

  莼鲈之思是世说新语里的典故,说的是西晋文豪张季鹰,因秋风起,惦念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而弃官回乡的事。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唐芳年读书无数,孙巧巧一提,他就把张季鹰的名言说了出来。

  他一时不觉怔了。

  要说少年得意风流之时,他也的确意气风发,直想干一番大事业,他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

  直到遇上张宁玉,在张老爷子面前恳求姻缘之时。

  张老爷子当时只给了他一句话。“仁不行商、义不守财。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监国。你心善而放弃不羁,为名士,必名满天下。”

  说白了,就是不适合当官。

  当年只觉是极大的羞辱,因此愤而与张宁玉断了联系,回乡即刻娶亲。

  如今历经世事,比之当年懂得多想得深思虑远,只觉张老爷子这话的确毒辣。

  孙巧巧看了一会书,再吃了几块桂花糕,见唐芳年盯着火炉痴痴的不知在想什么。

  因此碰了碰他的膀子,“想什么呢,要是为科考发愁,索性不考了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田园生活,不正是你们读书人心中的归宿和圣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