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毛的一生_作者:清潭水(149)

  “爹,这是怎么回事?”,大毛觉得还是得问问杨二柱才能清楚。

  “先吃饭,边吃饭边说”。杨二柱饭桌上的时候讲明了事情原委。

  原来杨二柱一行三人到了省府,见张家铺子有许多马车进进出出。姚顺好奇就问铺子里的伙计,这是有什么事情?姚顺常帮着三掌柜送货,这里的伙计和他也算熟了。

  “三掌柜这些天买了许多粮食,这两天就要往你们旺城运呢”。小伙计也不瞒他们。

  “粮食这块儿不是一直都是大掌柜管着的吗?”,姚顺好奇又问了句。

  “你们旺城今年不是有许多地方受了水灾吗?胡县令,就是你们旺城的县令,请我家三掌柜帮忙,压一压粮价。胡县令同我们三掌柜是旧相识,三掌柜也就答应了。从外地调了许多粮食过来,就这几天陆陆续续地都要运到你们旺城去了”。小伙计说起来还十分得意。

  杨二柱听了很是欣喜,忍不住问了句,“三掌柜大约要调多少粮食过去?”。

  “这我可不清楚,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等到杨二柱他们回来的时候,三掌柜已经发了十辆大马车去旺城,每辆都装的满满的黍子。杨二柱觉得这粮价或许真的能压下去。

  三掌柜也确实神通广大,不过五天就把这黍子压到了三文五厘一斤。他从外面陆续运了十来万斤的粮食过来,其他粮商都看傻了眼。一时半会儿粮食也没之前那么紧张了,且三掌柜还时不时地从外面调些粮食过来。其他粮商不敢和张家耗,要是耗到明年午季可就亏大了。没法子,也都打开粮库,按照三文五厘的价格卖起来。

  大毛觉得商人做到三掌柜这程度真的是十分厉害,她现在同富贵一样对三掌柜崇拜之极。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三掌柜这次真的是行了大善。

  可即便如此,高老头家还是又卖了一头大牛,才度过了这个难关。高老头伤心极了,家里本有五条牛,这一下就去了两条。家里也没了余钱,这日子仿佛猛地回到了十几年前。

  而那些家里没牛,无牛可卖的,就更难过些。大毛听富贵说,二丫娘这些天带着孩子去山上挖野菜去了。这都什么时候了,山上还能有什么野菜?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有空的时候,我会把前面的虫整体捉一捉

  以后大家回头再看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惨不忍睹。。

  所以除了零点五分以外 其它时间要是看见更新的话 都是我在捉虫。。

  只捉虫,不改剧情,不修语句(好像也没啥剧情)

  第86章 富贵要去当跟班

  好在第二年, 年成不错, 麦子穗大粒满。村户们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又同往常一样干劲十足,不过许多人都清瘦不少。

  大毛觉得村户们有种很奇特的品质,灾难初至的时候,大家惶恐不安,可是慢慢地竟然也就适应了。这时候再来点希望, 他们又能开心起来。不知道这是随遇而安呢, 还是得过且过。

  一直到秋天都是风调雨顺,大家顺利交了田税, 留足了粮食。

  大毛从私塾里毕了业,又开始放起牛来。大毛家今年的买卖十分红火。大伙儿手里没钱,对能挣钱的事自是格外上心。初夏那会儿, 成才爹竟然都跟着成才娘一块儿上山揪花棒棒去了。往常他可是一直觉得那不是男子汉做的事情,觉得丢人来着。

  富贵倒是没再吵着要出去闯闯, 而是常常和杨二柱一块收货送货。他这几天还和杨二柱商量着要不要再置一驾牛车, 他两还能分头去收。十二岁的小少年, 已经有了大人模样。他是最爱去三掌柜那送货,每次要是能和三掌柜说上几句话,回来都能乐上半天。

  这一天富贵又跟着杨二柱去县城里送干歪歪肉。

  “姚大伯,三掌柜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呢?”。作为三掌柜的小迷弟, 富贵很想多了解了解三掌柜。

  “还不是同往常一样,四处收些好东西往省府里运。不过三掌柜过几天就要回省府去了,你们要是还有什么要送的货可得抓点紧”。

  “今年怎么这么早?往年不都是快到年关才回的?”, 杨二柱问了句。

  “嘿,是好事,我听伙计们说好像是为了三掌柜的终身大事呢。三掌柜是东家亲戚,东家夫人这些年一直为三掌柜的亲事操着心呢。今年催着三掌柜早些回去,多相看相看。看这架势咱们三掌柜明年就该成亲了”。姚大伯这语调欢快,看来是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