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毛的一生_作者:清潭水(249)

  “老梁大人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就是咱们县老爷的父亲,如今好像在吏部任员外郎。他就更不得了,娶的是个郡主”。

  “等等,郡主?郡主的兄弟不就是世子了吗?原来如此”。

  杨名看了大毛一眼。

  “再等等,也就是说,梁泽是郡主的儿子!”。大毛一时激动,直接叫了县老爷的大名。她觉着自己的小心脏都抖了抖。幸好,幸好自己的小心思断地早。她原来也只以为梁泽不过是盛城的某个大家公子。她之前或许还觉着梁泽有些傲娇,可现在一想人家是郡主的儿子,就觉着已经十分平易近人好脾气了。

  “我之前也不知道,还是上个月去盛城办事,特意打听的。咱们县老爷真是难得,出身富贵,却一点富家公子哥的坏毛病都没用。你看他来了也大半年了,勤勤恳恳,小小年纪一点不比之前的县老爷差”。

  大毛点点头,“不是,您怎么想起来打听这个?”。

  杨名端起茶杯,抿了口凉茶,皱了皱眉头,“特意替你打听的”。

  “嗯?”,大毛看了看杨名,脸有些红,低头嘀咕一句,“这么明显吗?”。

  “你之前不是拐外抹角问过我一次。现在清醒了吧,心思该断了吧?”。

  “早清醒了,早断了”。

  杨名觉着有些没劲,他这些日子可是存了一肚子劝诫的话,可这刚开口人家就断了。“你这好好的怎么就断了?”,杨名可记得那会儿旱灾刚过的时候,这姑娘一提起梁泽可是满眼星星。

  “就四个字,‘门当户对’”。

  “啧,你这也太清醒了些。你不知道,咱们梁宽大人成亲前,还有个青梅竹马的相好,就是那个县令的女儿,她可没你这般清醒”。

  “哦?那是梁大人始乱终弃了?”。

  “也不能算吧,两人也没什么婚约,但是彼此应该是有些情谊”。

  “您这都哪来的小道消息啊?”。

  “这可不是什么小道消息,当年那位小姐为了梁大人是要死要活的,闹地整个盛城都知道。我可是听我祖父说的,我们家在盛城有亲戚,那时候老梁大人一来任职,祖父就托亲戚仔细打听了他的事。而且这事还被添油加醋地写成了话本子”。

  “后来那位小姐怎么样了呢?”。

  “嘿,那小姐跳河被人救了去,倒是也成就了一番美好姻缘”。

  “这么狗血。杨大哥,你这怕是话本子看多了吧?”。大毛表示不太信。

  “话本子写的都未必有实际精彩”。杨名觉着有些口渴,便站起来去续点热水。大毛还沉浸在刚刚的故事中,突然听到“啪”地一声杯子落地的声音,便回头去看。她的瞳孔突地放大,里头映着一位青衫公子,不巧正是梁泽。

  “二位好雅兴”,梁泽似笑非笑地扫了二人一圈。

  气氛一时尴尬,大毛赶紧站起来去打了招呼,打破这该死的寂静。杨名也立时走上前去,问梁泽要找什么书。

  “就找你刚刚说的话本子,我倒是想看的很”。

  这么一句话,杨名就冒了冷汗,他低着头不知这话该如何去接。

  “大人真巧,在这碰着您了,我正有个问题想请教大人”。梁泽皱了皱眉头还没开口又被大毛截了话头,“大人您知不知道疆化那边的人平常都穿什么样的鞋呢?”。

  “你问这个做什么?”。

  “哦,我想做些鞋子,拉到那边去卖。我和杨掌柜研究了半天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您看这书里有说穿皮靴子的,有说穿草鞋的,也不知道哪个对”。大毛一股脑地把两本书扒拉开,摊在桌上,梁泽便凑过去看。

  “疆化那边的官员也常会到盛城述职,我倒是见过几回。秋冬的时候确实是穿的这样的皮靴子。春夏的时候穿的也是布鞋,却是皮底”。

  “还是大人见多识广,多谢大人。我还得回去同绣娘们研究下鞋子样式,大人要不我就先告退?”。大毛试探地看了梁泽一眼。

  梁泽见她一副小心翼翼,恨不得脚底抹油的怂样,忍不住笑了下,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大毛赶紧行了礼,看了眼杨名,便轻轻快快地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十分抱歉,年底是最忙的时候,有空我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