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为拴好牛,就扯着嗓子喊“富贵,富贵!”。没喊两声,就见富贵小旋风一样跑了过来,后面远远的还缀着个小尾巴。富贵还没得及招呼,就听大为使唤到,“去找两根绳子和个捶衣棒来,表哥给你们做个秋千”。富贵站着,并不是很想去,倒不是不喜欢秋千。就听他说,“表哥,你之前做过吗?有做成过吗?”。大为也才是个11岁小少年,揉了揉富贵的头,颇有自信的说“自然是做成过的”。富贵其实是不信的,上次跟着表哥花了半天还偷了娘做鞋子的浆纸,做了个燕子形状的风筝,可是怎么都飞不起来。在富贵心中这个表哥不是个靠谱的。
富贵心里思量了下,绳子,捶衣棒也不是啥贵重东西,就回去找了出来。大为把捶衣棒绑在两绳中间,绳子的另两头拴在两棵间距十步左右的槐树上。这么着,简单的秋千就好了。大为第一个坐了上去,绳子往后拉得远远的,荡得高高的。富贵和大毛看得眼馋,大为本来就是想做给两个孩子炫耀的,没荡几下就自己停了,问道,“你们谁先来?”。富贵回头看看大毛直直的眼睛,没说话,把大毛抱了上去。大毛两手抓着绳子,富贵帮着推,也不敢太用力,每次只是轻轻荡起,即便这样,大毛还是笑得开心。
大概荡了五六次,大毛的笑声猛得断了,一头卡在了地上。原是捶衣棒小的那头从绳子里滑了出来。富贵整个人吓蒙了,跑过去扶着大毛的头不停的喊“大毛,大毛,大毛!”。
大为则撒丫子往屋后跑,边跑边喊三姑。李杏儿和杨二柱正在后面的花生地里锄草,听见声音,放下锄头就往家里跑。跑到树底,看见富贵抱着大毛哭得不成样子,杨二柱什么也不问,慌慌张张的就抱起大毛往侯大夫家跑。其余三人也都抹着眼泪跟在后面。
侯大夫见这阵势吓了一跳,问了下怎么回事,富贵哭着道清原委。侯大夫号了号脉,扒了扒眼皮,也看不出什么异样,心道要糟,越是这样越是麻烦。刚想让二柱把人送到县里,就见小娃咳嗽两声,睁开眼皮。侯大夫松了口气,“看来是没事了,刚刚是被口气憋着了。把人抱回去好好养几天就好了”。
杨二柱一家这才不再掉泪,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抱了回去。大为刚刚差点吓跑的魂也落了回来。但还是有些害怕,招呼也没打声,就自己跑回家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每章的字数会慢慢多起来
第3章 大毛醒了
大毛半夜睡醒的时候,其他人正睡得香甜。望着黑乎乎的房顶,大毛幽幽叹气。此刻大毛神思清明,却也多了些别的记忆。大毛想,自己这算个怎么回事,是孟婆汤失效了吗?她想想,自己上辈子应该是过劳猝死的。为了赶项目工期,连续三天没睡觉,终于合眼的时候就彻底合眼了。自嘲的想,好在买了保险,还能给父母留点什么。
“哎”,忍不住又叹口气,姐姐和父母这么久了也该伤心差不多了,眼下还是想想这辈子。大毛想着想着,不禁弯起了嘴角。想起了大毛这两年做过的傻事,说过得傻话,觉得自己真是个惹人爱的傻姑娘。。想想父母、哥哥,想想村子里的其他人,觉得这里的人有种特有的淳朴和生机。
王家村在山脚下,村里有三十多户人家,不大不小的村子王姓人家要占一半。因是难得的太平盛世,大家生活虽不能算多富足,但是基本上都能吃穿不愁。难得的是一多半人家都有牛,牛可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啊,可以耕地拉车。基本上家家有猪有鸡,有菜园子,这样平时也不缺菜吃。但也仅此而已,普通人家手里也并没有多少余钱。一是赋税太重,二是粮食作物产量太低。正常年间,大毛家一年到头除去赋税,粮食将将够吃。其余生活花费就要另想法子。多数人家都是如此,要是不幸遇到天灾人祸,就得变卖家当。像南村口的李旺家,去年清明上坟的时候,风太大,不小心烧了隔壁吴家庄的一片果林,最后足足赔了十两银子。为了凑这银子,三头牛卖了个光,现在穷得儿子娶媳妇都困难。
村里有个私塾,只有一个老先生,大毛也不知道老先生是什么学历。一般人家会在孩子8岁的时候,送去读这么两年,不论男女,为的是能认字算账。要是想考个秀才举人什么的,这种私塾是不行的,要去镇上。这样每年就很大一笔花销了。村里的私塾一人一年要六百文,镇里却要一两银子,也就是足足一千文。要知道大毛家那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才三文一斤,只能卖个六百多文。孩子读私塾,哪怕只是村子里读,对普通村户而言也十分吃力,所以有些家里孩子多的,就只送男孩子去,女孩则早早的喂猪放牛,洗衣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