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明白此时不卖好给四皇子,那等他登基以后再卖好也没什么意义了,虽然可能捞不到从龙之功,但是能在未来皇帝面前刷一下好感,对以后的仕途也肯定会有好处的。既然皇帝已经选定了皇位接递者,那自己等人又何必在此纠结呢,直接上奏请求皇上立皇太子不就行了,这样还能给四皇子卖一下好呢!
礼部尚书出列奏禀皇帝,请求皇上立皇太子,直言此事事关江山社稷,望皇上早下决断等等,有了礼部尚书的带头作用,朝臣们纷纷上言,一时之间为了立皇太子之事而热闹纷呈。除了大皇子和二皇子的铁杆支持者外,连两人的大部份拥护者也都跳出来为四皇子说话,赞扬四皇子的美好品质与处事能力,言词谄媚至极,仿佛除了四皇子,其他人都不行一般。
事实上此时的朝臣们也只看到了四皇子,其他皇子算什么,只要坐不上皇位,以后也就是一个普通王爷罢了。
四皇子听着身边朝臣们纷纷奏言立皇太子之事,不禁喜上心头,知道这些大臣是看在大皇兄、二皇兄都倒台了,知道自己才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这才会上奏的,这都是在卖自己的好呢?想想以前自己还要想方设法地背着父皇偷偷拉拢这些人,而这些人却还端着架子,言明不想参与皇子争斗呢,现在却在看到这样子的现状之后,却又变脸的比谁都快!
这就是权利的魅力,而自己马上就要成为这至高无上权利的主人,从此以后就所有人都要听从自己的号令,生杀夺予全部由自己说的算,再也没有人让自己看他脸色行事,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昂了,想像着这些美好的画面,四皇子只觉得心中终于舒畅了起来。
皇帝最终还是宣布了四皇子成为皇太子的事情,满朝文武都一副喜气洋洋之态,只觉得自己都是在促成这件事情中出了力的,皇太子多少会记得自己的。
与四皇子神彩飞扬不同的是七皇子,虽然表面看不出他的失望之态,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意的,原本还想着有了严将军的支撑,自己多少还是有些底气去争那个位置的,可是谁想到父皇其实早早就有了中意的人选。现在想来即使自己再出色,只要不是父皇心目中的人选,父皇也不会多在意的。
当日退朝之后,事关立皇太子一事自然是哄动京城,也让大家议论纷纷,不过应该是有人背后掌控着流言风向,绝大部份都是赞扬四皇子品德高洁,足以堪当皇太子一位等等。
与四皇子失望相比,大皇子和二皇子那就是绝望了,一个贬为了庶人,且无旨不得归京,一个永禁于府内,无旨不得出府。现在还是父皇作为皇帝,自己就是这样子的结果,等到四弟上位之后,以自己之前同他竞争的关系,想要得到赦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也就意味着自己这辈子估计就是这样子的了。
大皇子较之二皇子还好一些,毕竟私炼兵器一事确实是他做的,现在被揭发出来,承受这种后果他也没什么可冤屈的,可是二皇子就不同的,冤枉严将军通敌判国一事根本就不是他所做的,现在却将这个罪名强加于他的头上,他自然会觉得冤枉,觉得自己是被陷害的。
第141章 将军渣男17
对于强加于自己身上的罪名,二皇子愤恨不已,他只觉得这应该就是四皇子陷害他的,为的不过是将自己拉下马罢了。
二皇子之所以为如此想,只是因为调查私炼兵器这个案子的主使人是四皇子,现在提出诬陷忠臣的也是他,而这前前后后都有他插手,凭他的身份想做点儿什么,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更何况指认这一切的人证还是大皇兄内部的那几个判徒,试问他们连自己的主子都能背叛,那么被人指使诬陷自己也就没什么难度了。
尤其四皇子还说什么这几个人是自己派到大皇子身边的卧底,这就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了,难道自己连自己派没派人卧底都清楚么?
这些人不过是被他利用着来诬陷自己罢了,毕竟当初这些会指证大皇子就令人瞠目结舌了,现在被解释成是自己的卧底,似乎一切就说的通一样。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能给主子做此事的人手必须是主子的心腹,心腹之人又岂会是如此不忠之人呢,所有只有是别人的卧底才会在事发之后如此轻易就被背自己的前主子。
看来自己是真的小看这个老四了,他为了诬陷自己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呀,虽然严将军似乎并非特别真心地为自己出力,但是自己也不至于就因为这个去陷害他通敌卖国的呀!毕竟有那个与自己小妾交好的陈秀婉在,而严将军又如此爱恋着这个女人,枕头风的作用也不会小的,那么自己再多加拉拢还愁不怕将人拉到自己这边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