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不会甘心就此回乡的,这个谢宁心里有数。如果好言相劝有用,上回谢刘氏进宫请安之后就应该乖乖的回老家去,而不是在京城赁屋居住,一副打算落地生根的样子。
明寿公主究竟有什么事情非得今天见着皇上不可?刚才皇上让她先回来,谢宁感觉到他是不太想让她听到接下来明寿公主说的话。
换完衣裳之后宫女进来禀报说王供奉来了,谢宁说:“备茶点,请王供奉和到落影亭去吧,那儿凉快,还能赏景,去看看公主收拾停当没有,要是妥当了就带公主先过去。”
王默言每日过来,以笛曲调解玉瑶公主心绪,然后教导大皇子音律和吹奏。谢宁有时候也会陪着玉瑶公主过去,沾光跟着听两段曲子。王默言吹的究竟好不好,谢宁不是这里面的行家,听过的曲子也不多,无从评判。但是她也知道教坊司这么多人,会吹笛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是能够做到以曲寄情的怕是只有王默言一个。
大皇子穿着一件月白单袍,外头罩着云灰色轻容纱长罩衫过来的。他到了亭子里先向谢宁行礼,又向王默言拱手称了一声先生,王默言也还了一礼。
大皇子走到谢宁身前,笑着问:“谢娘娘,我这么穿好看吗?”
他这件单袍是谢宁给做的。说是她给做其实有些心虚,因为她选了料,裁剪的功夫是针工局的人办的,连带着衣边也都缝好了,谢宁只要把前后身一拼,再把袖上了就算齐活儿。她也知道自己的水平,让她裁的话说不定裁成什么样,衣边她也怕自己缝的不规整。
“好看的很,应汿将来长大了,一定是翩翩少年,英俊的很哪。”
大皇子就不好意思的笑了。
他当然不缺衣裳穿,可这是谢娘娘给他亲手做的,那又不一样。
本来他舍不得穿的,夏天的衣裳换的勤洗的也勤,他怕很快就穿坏了,还想好生收在箱子里头。这回是身边的人劝他,说衣裳本就是穿的,谢婕妤这么热的天还做针线,大皇子穿上给她看,她一准高兴,所以大皇子才把新衣裳穿出来的。
看谢宁果然高兴,身边的人确实没有说错。
谢宁带着玉瑶公主听曲,大皇子却在一旁仔细观察,学着王默言如何运气换气。
王默言吹了一支《春晓》,又吹了一首《楚江韵》,都是有名的古典,曲韵平和,等吹完了谢宁想看看玉瑶公主的反应。
反应挺明显的,玉瑶公主睡着了。
谢宁忍着笑向王默言解释:“今天一早出去玩了大半天才回来,也没歇中觉,所以她听着曲子才睡着了。那王供奉先教导大皇子,我先带公主回去。”
王默言连忙起身相送。
谢宁让人把玉瑶公主抱好了往回走,走出一段了,隐隐听着笛声从身后传来。
这调子应该不是什么名曲,但谢宁觉得她应该是听过的。
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听过了。
把玉瑶公主安置到床上让她踏实的的睡下,谢宁也有些乏了,靠着贵妃榻养神。
现在终于腾出会儿空来,可以好好想一想这两天的事。
明寿公主赶到园子里来做什么呢?总不会是为了谢刘氏母女的事情来兴师问罪吧?
谢宁摇摇头把这个想法抛开。那还不至于,谢刘氏母女在明寿公主眼中和蝼蚁也差不多,明寿公主绝不会为了这事如此放下身架。
那又是为了什么?
方尚宫进来的时候,谢宁眉头微微皱着,手里捏着扇子柄正在出神。听见脚步声响才回过头,坐直身说:“方尚宫怎么来了?今天身子如何了?”
“奴婢已经好多了。”
“可不能大意。”谢宁知道方尚宫有病根,要不然也不会赶了一天路当晚就病倒了:“李署令怎么说?药还在吃吗?”
青梅笑着替方尚宫答:“李大人给开了个方子,说是趁着这个月好好调养,要是情形好的话,今年冬天方尚宫就能好受多了。”
谢宁这倒是意外之喜:“真的?李署令是这么说的?”
“李大人说拖的年头久了,根治是不可能,但是总能缓解一下。李大人真是有本事的,奴婢以前听人家说冬病夏治,还觉得这话挺滑稽呢,想不到真有其事。”
“有本事的人多着呢,可别净说蠢话。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那算什么好郎中?那种治法是治标不治本,不过象李大人这样的大国手,满朝也没有几个。”谢宁说:“既然李大人开子方子,那就再好不过了。要用的药就从永安宫的帐上支,青梅你也上上心,药要用心煎了,每天服的时辰也别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