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子站起来道:“南山,你好!我是历史系的学生,今年读大四。我的毕业论文刚好写的这段历史。我想问的是,我比你大六岁,但为了一篇论文,找资料都找得让人头疼,你写了这么一本着作,而且还有相关的《皇后之死》,只会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高中的学习生活那么紧张,你是怎么做到的?”
孟冉秋道:“我从小喜欢读书,上初中的时候就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写《皇帝的一生》只是因缘巧合。并没有刻意去准备,因此也没有与学习冲突。”
女孩子说完,一位中年女子拿起话筒道:“南山,你好!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你是一位非常聪慧的孩子。但聪慧的中学生在学习理科方面,因为有老师的指导,会比同龄人优秀得多。可小说不一样,小说体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相关的阅历,是写不出感人的东西来的。《皇帝的一生》写得非常好。文笔我特别喜欢,简练大气,有现代许多作家缺少的古韵,读起来非常舒服。里面的皇帝也写得很真实。下面我问的问题以前大概也有人也向你提过。如果是我这样年龄的人,或者像旁边那样的两位嘉宾写出这样的着作,可能会更让人信服。而你的年龄和我女儿差不多,在我来这里之前,我真的不敢相信是一位小姑娘写的,而且写的是男人的书。《皇后之死》我也看了,写得很细腻,让我相信是一位女作家写的。我说了这么多,只想问一下,你是如何写这两本书的?”
孟冉秋沉吟了下,对和中学女教师有同样疑问的观众道:“说真的,我真没有想过如何去写这两本书。我只是写了我想写的东西。刚开始时,因为给杂志社写过几篇小文章,我认识了编辑庄老师。后来庄老师说出版社正在考虑出版历史方面的书籍,我因为想挣些稿费,就投了稿。至于后来怎么出版以及大家的议论,我没有想过。两本书能顺利出版,全靠了庄老师和大河出版社。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想,在现实中,肯定有许多人比我有才华,比我写得好,但因为没有遇到伯乐,所以埋没了。我是他们当中的幸运儿。”
孟冉秋的一番话,引起了一阵掌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把事情想得如此明白,许多大人都做不到啊。
主持人对观众道:“刚才南山的回答,可能有人还不太明白。我们来请各位嘉宾来解答一下。”
一位姓陈的作家道:“南山说的话很有道理。年轻人做事并不考虑许多,他们多是凭着一股冲劲,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只管往前冲。所以才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说法。南山只有十六岁,有才华,也很幸运。她有着许多成年人都没有的通透。来前本来我也有些怀疑,现在我很看好她。”
陈作家话未完,大家一阵鼓掌。
陈作家又道:“当然前提是要向大家证明这本书是南山自己写的。”
刚才一阵褒扬,现在忽然直指许多人心中的疑问,陈作家的一番前扬后抑,让下面的人窃窃私语起来。
中学女教师虽然有同样的问题,但说得比较委婉,而且刚才孟冉秋也回答过了,现在陈作家却旧话重提,毫不遮掩地指出来,说明了什么?
嘉宾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明显要当场验真身了。
庄子川看着上面端坐的孟冉秋,有些担心。
王总编骂道:“这个姓陈的,一生只写了一本书,混了个作协,就再也没写出过值得一看的东西了,也好意思这样说。文人相轻,他这是嫉妒。”
庄子川道:“也许是。刚开始我们社里请他写,可他写得太慢,要价又高,就用了南山的。他对我有意见。”
“哦,我想起来了,刚开始社长力挺的是他。他写的书出了吗?”
“好像给了崇山出版社,但不了了之。”庄子川道。
二人低声私语,主持人出来圆场道:“陈老师是专业作家,他的怀疑不无道理。这样一本厚重的历史小说为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女孩子来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南山的理由完全说得通,可还是有人忍不住怀疑。我们今天就借观众们雪亮的双眼,来为南山作证。看陈老师的疑虑有没有理由。一切由事实说话,下面我们就请两位历史学家提一些问题。”。
“看来,这是个鸿门宴。”王总编叹道,“想着借电视台来宣传咱们的书,结果进了人家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