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不是因为祁昀身子不好,就是因着照顾祁明学业未归,总是不能成行。
现在祁昭旧事重提,也是心里头高兴。
二弟身子好了不少,三弟也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作为大哥的他从过年以后就是美在心里,想着今年合该出去玩玩乐乐才是。
祁明张张嘴,没说话,倒是祁昀心领神会道:“踏青的计划怕是要拖一拖,三弟下一场府试应该在四月间,等过一阵子就要先去拜新的学堂进学。”
祁明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些可惜。
祁昭则是心态好:“抱歉三郎,我没有记下你的考试时间,不过等你考完正好是五月间,也是好时候。”
祁明也露出了笑容,欣然应允。
祁昀则是说起了自己的生意:“大哥,酒铺现在正是红火的时候,不过如果想要开到城里头去怕是酒水供不上,不知到时候是否可以和大哥的庄子连通起来,用咱们自家种的粮食来酿酒?”
这个建议一出,祁昭就知道这是二弟给自己许下了好处。
庄子上的粮食除了要交给朝廷的一部分外,余下的都是囤积或者是拿出去变卖。
这其中的利钱不少,但也不多。
可要是能和酿酒联系起来,哪怕只是提供原料,对庄子来说,利钱也是要翻倍涨的。
以前祁昭从来没有起过这个心思,即使知道其中的内情他也没有提起过,只因不想要干预二弟的生意,也不想让自家媳妇知道。
方氏的脾气他最了解不过,不沾染银钱很好说话,可是一沾到银子就脑袋发烫,说话做事都会和平日里大相径庭。
往常琐事祁昭能看顾着,方氏有时候任性归任性,可还是听他的。
但要是被她知道二弟生意里面的利处,怕是又要脑袋发热了。
可现在祁昀主动提起,想必是已经有了章程,祁昭只问了句:“可以走明账吗?”一切摆在台面上,也省的以后有可能的嫌隙。
祁昀弯起嘴角,点头:“当然。”
于是,两兄弟眼神一对,就互相有了主意。
而祁明虽然不懂的生意场上的事情,但还是想给自家哥哥们做点贡献,眼睛一转,道:“大哥二哥,小弟没什么大本事,只是有个想法。”
“三郎说吧。”祁昭对待祁明一直都是宠爱有加,一看到自家小弟,笑容都温柔了起来。
祁明摸了摸脸,整理了一下语言才道:“如今这卖酒卖酒,除了要个味道酒香,还要有个出处才是。之前咱家的玉液酒卖得好,是因着品质上佳,可这出处却是没有的。”
此话一出,祁昀就挑起眉尖。
对于祁二郎而言,生意就是利来利往,多的他并没有细想,现在经祁明一提,祁昀又是个聪慧过人的,三郎只不过是个开头,祁昀就想到了结果:“看起来,该给咱家的酒编个故事了。”
祁明也是这个意思,眼睛一转:“古有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何不从太白诗句里找出一句呢?”
祁昀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记在心里,嘴里则是道:“到时候再请个写字上好的人来提个名,便是水到渠成。”
一说起字,祁明就脸红。
他博览群书,学问不低,做出来的文章也是在花团锦绣中言之有物,书院的夫子常说,他写出来的文章哪怕送去殿试也不差什么。
只是这一手字,着实是拿不出去。
之前祁昀叮嘱他练过习过,他也每天坚持着习字百张,可实在说不上进步。
但是要说写字好的人,祁明还是有人选的:“二哥,我认识的人当中,当属三公子的字最为优秀,我曾与他谈诗论文,三公子此人算得上是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若是能求得他的墨宝才是最好不过。”
祁昭对这些文人搞出来的事情一窍不通,也不发表意见,只是听到祁明说起三公子有些好奇:“那是何人?”
祁明闻言笑道:“是一位曾经对我有救命之恩的义兄,就是上次我同你提过的那位壮士的主人。”
义兄?
这个词儿让祁昀愣了一下:“三郎,你可没说过,你同那三公子拜了兄弟。”
祁明挠挠头:“也是最近的事儿了,县考的地方距离三公子家的药铺不远,考试出来后我有些虚,承蒙他的关照才能去他家休息片刻,恢复精神,我也和他谈论了一番这次县考题目,我和他的见解不谋而合,也是一时冲动就称了兄弟,并没有拜过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