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娇娘_作者:安碧莲(200)

  柳氏也在瞧着方氏,其实今天这事儿要不是因着祁明要去求学,她也不会提。

  转了转手上的珠子,柳氏道:“如今,家里的庄子在大郎手底下,铺子在二郎手底下,他们做的都很好。三郎求学苦,可三郎前程不错,若是他有朝一日得中,也是阖家的福气。不过三郎求学的钱以往都是从家里分出去的,这次开销的多,便要问问你们的意见才能定下。”

  叶娇依然没说话,又摸了一块甜瓜。

  而方氏则是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似的,抬头看向了柳氏:“娘,您说怎么办。”

  柳氏转着佛珠的手停了停,而后才道:“按着这次报账的数字来,各家出进项的半成,二十取一。”

  小人参眨眨眼睛,感觉这次说的和上次的一样。

  铺子进账多,那就出的多,庄子进账少,那就出的少。

  叶娇不在意这些,点头应了,可她还没说话,便听方氏道:“娘,不如还是按着上次的那样,二郎出多少,我和大郎出多少吧。”

  此话一出,柳氏就有些惊讶的瞧着她,叶娇也跟着看过去。

  上次方氏就是这么吃的亏,当时方氏的模样叶娇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现在怎么还来?

  可是方氏却很坚持,虽然看得出有些肉疼,但是话说出去了就没有改的意思。

  柳氏等了等,发觉方氏确实是说的实话,便点点头,道:“那就按着你说的办吧。”

  等两个儿媳妇离开了,刘婆子才轻声道:“夫人,大少奶奶这是长进了?”

  柳氏转了转佛珠,突然弯起嘴角:“长进算不上,可这份心倒是好的。”

  刘婆子有些奇怪:“什么心?”

  “她到底还是记着读书才有出路的。”

  柳氏把方氏看的通透。

  她这个大儿媳妇,抠门不假,可却不是个不近人情的,而且读过书,有着一股子读书人才有的理论,根深蒂固。

  柳氏轻声道:“她认准了读书有用,不然也不至于现在都盯着小石头天天背书。这次是给三郎凑银子,三郎拿了两个案首,再不济,未来也能拿个秀才名头,若是好命了,有个进士头衔也不一定。”

  祁家要是能出个进士,甚至是当了官,那都是一家荣耀的事情。

  之前家里开销不想拿,撑死了落个抠门名头,可这次是给三郎求学的钱,方氏自然不会吝啬,也不能吝啬。

  这么想来,虽然方氏抠门些,可是却是个顾家的,懂得兄友弟恭的道理。

  只是想着刚刚方氏答应的利落模样,柳氏不由得摇摇头:“也不知道她心里到底对三郎的前程怎么计算的,居然这么舍得。”

  她这个当娘的也只是盼着三郎能拿个秀才名头,以后不缺衣少穿就是了,可是瞧这个架势方氏对他居然是顶有期望的。

  莫不是,指望着三郎考状元吧?

  而这会儿,正被念叨着考状元的祁明正准备去书肆里挑些书回来看。

  对祁三郎来说,他的心里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今天好不容易得了空闲去街上走走,也就是想要买点书回来读。

  即使有些书算不上经典著作,但是读的多了总能明白的多一些。

  虽然祁明读了这么多年也没找到更好地应对自家二哥的方法。

  紧了紧身上的书箧,祁明慢悠悠的朝着书肆走去。

  可就在路上,迎面来了几个学子打扮的人。

  如今府试已过,院试要三年举行两次,下一次多半要等明年,这些学子有些求学,还有些没考过的就松懈了下来,三三两两的出来游玩。

  现下祁明遇到的是他在书院里面的同窗,只是大部分人的脸他都不太认识。

  毕竟对祁明这种刻苦的学子来说,任何天没亮时没有到学堂里背书的人,他都是记不清的。

  可是他们却认得祁明。

  自古以来,县试府试院试的头名,都被称呼为案首,而三个全是案首的人就叫做集齐了“小三元”。

  拿到小三元的人少的能数出来,祁明如今能拿到两个已经够得上在这十里八乡家喻户晓了。

  更何况祁家是个富庶人家,两场酒席办的都很盛大,旁人知道也正常。

  不过祁明并不觉得被一个曾经的同窗突然揽着肩膀抱住是一种好的体验。

  “这不是我们的案首吗,还记得我么?林五郎,之前书院里我就坐在你后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