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善立在他身后。
“邓瞬宜回来了,浙党这一派人原先是和顾仲濂不和的,如今也导向他了,如今,王正来,陈鸿渐这些原来阁中的老臣,还有顾仲濂从前的学生,也被浙党这一派的人笼络过去,一道在正云门外来给顾仲濂请命。用这个架势来给朝廷施压,大有顾仲濂死,则百官辞老架势。宋简,这个仇,咱家看你是报不了了。”
说着,他抱臂与他一道坐下。
“宋简,你不让咱家杀纪姜,你自己又杀不了她。”
说着,他仰头望了望高远浩瀚的天。
“宋子鸣输给许太后,你输给临川公主,说句实在话,你们这些人,还不如我这没根的人痛快,没人情,至少敢对好看的女人们下刀子。”
说完,他撑开腿来,“索性,跟我联手,不要管浙党这些软脚虫,直接杀了顾仲濂,再把这些人全部拖到午门廷杖,咱家保证,不用他们辞官,就都会死在午门外。到时候,你将内阁重组,咱家在司礼监,你在内阁,只要再处置了许太后,留那小皇帝一个人,大齐的朝廷就是你我二人的了,我梁有善只要一样东西,之前散还给农户的土地,我要拿回手中。”
“和你同谋?”
梁有善道:“呵……视到如今,宋简,轻视我无意义,你要报你父亲的仇,只能和我同谋,你不方便杀的人,我来杀。”
宋简冷冷笑了一声。从石阶上站起身,拍了拍身下的灰,沿着阶往下走。
前面是皇城的正门。临近中秋节的,周遭的风物都以其柔韧的姿态向季节低了头。宋简迎着渐渐开始寒面的风一步一步往前走。
想着梁有善的话,又回忆起纪姜的话。
顾仲濂一条人命,正云门外几十条人命。
他一面走,一面抬起头。
除此之外,还有苍天在上。
行复仇之计多年,除了面对纪姜时的挣扎,这一刻他也犹豫了。
这个世界上,纪姜真的太了解他了。
她将一个比家仇更大的棋局摆在面前。这个棋局上不止有顾仲濂,有许太后,还有梁有善,有邓瞬宜,有浙党和内阁数百人的性命和前途,甚至还有江南上千万百姓的生息之计。
他不是轻看梁有善,而是不能回避重看眼前的宏大。
也是,连纪姜都杀不了,他又能有多恨呢。
如果不是当年和纪姜大婚,他是一个有四方志向实干之臣,如果不是当年宋子鸣的惨案,他是公主府中风光霁月的雅人,是纪姜的温柔良人。从帝京到嘉峪,在从嘉峪到青州,最后他终于入了帝京的局了。虽然宋简原本以为,除了纪姜之外,他根本不需要取舍。然而如今他虽然步履不慢,内心却在踟蹰。
第67章 相懂
正云门外, 邓瞬宜用双手撑着地, 豆大的汗珠子从额头上垂下来,在面前的地上染开。自从看了顾有悔带来的那封纪姜写给他的信, 邓瞬宜一刻也没有停留,一路跑死了七八匹马,到帝京以后却还是没有能见到纪姜。
相别大半年, 从江南一带发家浙党官员被他强硬地摁了下去, 不至于在朝中与梁有善正面冲突,天下不曾颠覆,他们也不至于被逼到夹缝之中。回京的路上, 邓瞬宜总是不断回想起纪姜那双温柔的眼睛,以及他在宋府凌乱的厨院里,轻声宽慰他的话。
她说:“小侯爷,不要怕, 既来之,则安之。”
身一掐则断的弱骨,卑弱却从不失去高贵的姿态时常魂牵梦绕。但是如今, 他不敢以任何私情为基来想念纪姜。由敬而爱,再由爱而敬, 这样的经历对少年人来说,无疑是痛苦, 却亦是伸展开内心枝叶,越发成熟的过程。
邓瞬宜稍稍挪动开膝盖,这是他们御门跪谏的第三日了。起初只要以西平侯府为首的浙党一派官员, 后来的,包括王正来,陈鸿渐在内的内阁数十位阁臣,并翰林院,六部之中从前顾仲濂的门生,以及受过他恩惠的众臣也都跪到了正云门前。
距离上一次百官跪谏已经过去了近六十年的时光,邓瞬宜并不清楚大齐开国之时的事情,可是其中很多历经三朝老臣们却都依稀记得当时的一切。太、祖皇帝欲废嫡子,而立贵妃庶子为台子,内阁群臣跪谏,太,祖皇帝因宠幸贵妃,不肯对群臣让步,而命锦衣卫在午门外,将跪谏的大臣全部杖责三十。
那是极其微妙的一幕,一面是斯文扫地,摧残体面,一面却是“文死于谏”,青史留名。皇帝和群臣彼此倚赖,而御门跪谏则是双方博弈最后的底线,彼此逾越过去之后,就是皇权剥文人皮骨,要么死,要么废。总之,表面上看起来,皇帝总是不是不会输的,至于究竟是谁赢了,这却得看之后的第一道旨意怎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