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元贞太后_作者:无话诏曰(15)

2019-04-20 无话诏曰

  有人还说,最好直接把鞑子全杀了,把鞑子的地也分了,这么多人呢。甚至还有素鸭也不买了,直接转头去投军的。

  在这热闹欢乐的氛围中,刘贞自是不会自讨没趣。就这样还被一个老婆子调侃:“小娘苦巴着脸干甚呢?我老婆子一辈子没过过太平日子,你们这些小的倒是命好。”

  街面上处处都是当兵分地抢鞑子女人的议论,人人喜气洋洋,仿佛比过年还热闹万分。甚至连带着卖东西的也多卖了好些。人人都觉得打了胜仗日子自然好过,再加上以后不打仗了,可以稍微奢侈些过日子了。

  真正把凌阳城的热闹推向顶的是,半个月后,赵官家的大军来凌阳城了。

  有好事之人,早早就登上城内高处,眺眼一望,竟是只看到赤红色一片都是旌旗,乌泱泱的军队从天地之际走过来,几乎看不到首尾。浑天地之间只有如天雷般动静的脚步声和随这些脚步升起的烟尘。

  这是——多少人啊!凌阳城的百姓也算是很有战斗经验的了,但是集他们一辈子见过的人都没有这一天见得多。

  ☆、箪食壶浆

  城内的官道早早就垫上了黄土,两边也有百姓自发焚香点烛,墙头都爬上了人,只为一睹赵官家的真容。

  不多时,便有维持秩序的侍卫营接管了城防,不管是爬墙还是爬窗的百姓,均被清了出来。焚香点烛的百姓也被隔开御道三丈远。赵官家这才带着威武不凡的阵仗入城。

  凌阳城的百姓们没见过这么大的官,也没见过这么盛的军容,就是好意被侍卫推开,也当是自家乡土没见过世面,反而为赵官家带进城的那无数英武高大、鲜衣怒马的仪仗拍手叫好。

  陈氏本也想带刘贞去看的,但是听说那吕湛作为凌阳城的主事官也跟着官家,便没了看热闹的心思。毕竟一来没人想看吕家人风光,二来也不想被认识的人再一次围观刘贞,啧啧点点议论什么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事。她家的娘子可是会嫁去能插金穿丝的人家。

  听着远远的官道上传来的热闹声音,陈氏坐在四周寂静的小院里和刘贞绣嫁衣,心里颇有些发痒。见刘贞气定神闲,似乎还有点走神,陈氏便找话道:“贞娘,你说京城的人是不是经常见到这些达官贵人将军仪仗的?总不可能像凌阳城的人这样没见过世面似的,跑去爬高叫好吧?那不是把赵官家当猴子看了?”说着还嘿嘿一笑,自己把自己逗乐了。

  刘贞这两天找了不少从前与大哥刘钊交好的人,总算找到一个目前在赵氏当差的,只不过官职太过低微,甚至都不入流。是个在凌阳城转运粮草的押司,多问几句,不仅不理解刘贞的担忧,还反过来劝刘贞让刘钧继承刘钊的遗志。再多说些,那人竟然建议刘钧走吕湛的路子,毕竟做吕湛的亲兵,比从新兵营做起,要容易出头的多。见刘贞愠色,才呐呐道:“大丈夫能忍不能忍之事,才可成大事……不过我见到阿钧,必定把你的话带到。但,若阿钧坚持不回来,我也不能强带他走。军法严厉,我只有些微末面子。”

  刘贞谢过了,毕竟不是这个人的关系,怕是阿钧想走也是按律当斩逃兵。可惜的是,若不能强制带刘钧走,恐怕他自己是不会走的。谎称陈氏生病,乡人多是消息灵通,自然瞒不过,陈氏也不配合。若是实话说,此仗必败,一来刘钧肯定不信,二来这个大军出征在即的时候说这种话,刘贞是嫌自家几口人脖子太硬了么?

  母女俩窝在家正百无聊赖着,自家大门被敲响了。门外叽叽喳喳像是挤了不少人。

  开门一看,是学堂的岑夫子,也就是刘钧的老师。周围还围了不少乡亲,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手里拿了不少吃食。

  陈氏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去看赵官家回来的,那吃食大概就是刘父和大郎说的什么“箪食壶浆”吧。这拿回来不就是说人家赵氏兵看不上这吃食么。陈氏微微平衡了没去看赵官家的心。

  见过礼,岑夫子也不多话,直言说想代表凌阳城的百姓,向赵官家献点土特产,聊表下新归附城镇的忠心,让赵官家稍微照顾下凌阳城的儿郎。

  这点上坊间的百姓都非常赞成,不说别的,光是赵官家的兵多的很什么似的,听出城的人说兵营的帐篷都一眼望不到边,埋锅造饭时候更是炊烟熏得城内都是炭火味。

  陈氏很是自得自家的凌阳一绝——刘家正宗素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