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温随安并没有听他的。
早餐早就已经冷了,温随安觉得没什么,直接就吃了,也不管冷热了。
收拾完餐桌,温随安去卫生间看了洗衣机,距离衣服洗出来还有一会儿呢。温随安想着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就把房间里能做的家务都给做了。
在房间里一个柜子上,堆了一堆书,大约有□□本,垒落在一起,还用绳子扎在了一起,上面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的地址信息,温随安非常的熟悉。
因为,那是她的长大的地方。
那个淳朴的小镇上,唯一的一家由别人捐赠得图书馆。小图书馆里面的书籍,都是由外面的人捐赠的,温随安十岁以后,待的最久得地方。
时遇是一个善良向上的少年,温随安一直都是知道的。在那些迷茫的、无助的时间里,时遇寄往小镇图书馆的书籍,是温随安唯一慰籍。
那种,类似于精神食粮的存在。
温随安看着那几本书陷入了回忆,第一次温奶奶带着她踏入小镇图书馆的时候,温随安看到第一本书,就是时遇寄来了。那时候的时遇还在上小学,寄的书籍都是他看完寄过来的,都还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水准,温随安看着也不算难看懂。
后来,温随安看的书籍多了,发现她喜欢的大多数书籍上,在最后一页上都会有一个签名,叫时遇,字迹也从一开始的有些稚嫩、不端正,到后面越来越规范端庄。
渐渐的,温随安对这个时遇产生了好奇。
因为经常去图书馆,温随安跟那里的图书馆的爷爷混熟了,就向他问了时遇的事情。
第32章
渐渐的,温随安对这个时遇产生了好奇。
因为经常去图书馆,温随安跟那里的图书馆的爷爷混熟了,就向他问了时遇的事情。然后图书馆的爷爷告诉她,这个时遇已经往小镇捐了三年的书籍,几乎一到寒暑假就往图书馆里捐书。
温随安想着自己看过的那些书,那些写在书本最后一页的名字,好奇的想象着,是什么样的人,会给一个无名小镇上,每年捐两次书,还坚持了三年。
这样的等待着每年寒暑假,等着那个叫时遇的人捐赠的书,已经成了温随安的习惯,也是她为数不多期待的事情。
而温随安高一的时候,这样的习惯已经保持了将近六年。
这五年里,叫时遇的人从来没有停止往小镇寄书,只是近两年的书籍数量比起之前少了一些。
高一寒假的时候,温随安照例去了小镇图书馆,恰好,图书馆的爷爷告诉她,那个叫时遇的人,又往这里寄书了。温随安眼睛一亮的凑过去,问道:“爷爷,那他寄的书在哪里?”
图书馆爷爷知道温随安格外偏爱那个人寄来的书籍,就指向了旁边书桌上:“哝,就在哪儿,知道你喜欢看,就放在那儿没动等你来了。”
“嗯,谢谢爷爷。”
温随安含着笑,朝着图书馆爷爷鞠了一躬,却没有立即去看时遇寄来的书,而是帮着将图书馆里,别人换回来的书籍放回了原来的书架上。等做完了一些事情后,温随安才捧着那几本书,在图书馆里面找了个角落,坐在地板上,看书。
温随安不记得自己看的是哪一本书了,书籍里面夹着一张照片。照片不过手掌大小,像素不是特别清楚。
照片里的主角是一个少年,少年身上穿着蓝白的校服,一只手搭在栏杆上冲着镜头浅笑。大约是角度问题,他整个人都被阳光笼罩着,衬的他越发的温润如玉了。照片似乎是偷拍的,少年笑着的眼睛里带着一丝无奈。
在照片的背面,写着几个字,时遇,A大。
温随安盯着那几个字,盯了很久,又是惊讶又是欢喜的。
像是那种你想象了很久的人,甚至将之奉为知己。可他以这种形式在你的面前,和温随安想象中时遇,一样有不一样。
他们一样的温暖,一样的温润,一样的善良,像是旧时饱读书籍经纶的公子,翩翩如玉,温柔似水的。
可他们又不太一样的,他比她想象中的时遇好看很多,有点像是偶像剧走出来的男主角。
温随安看着那张照片,十几岁少女,第一次心动了,像是小鹿乱撞般,怦怦直跳着。
温随安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对着一张照片里的人,动心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熟悉是因为她知道他五年了,跟着他看了六年的书籍。陌生也是因为她们从不曾见过,从不曾交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