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懿而终_作者:琵琶桑柔(463)

  “先生提醒的是!我失言了。”胤禟点头抬了抬手, 尴尬地笑了两声便把话岔了过去,心中不免十分感激秦道然的提醒。

  “九弟, 你这个侍读先生还真是不错啊——看上去像是个城府极深的。”胤俄虽然愚钝却也分得清好赖, 见这秦道然说话针针见血直击要害, 不禁击掌称赞道, “简直是诸葛孔明再世啊!”

  “八贝勒谬赞,小的不过一介布衣,岂敢与诸葛丞相相比!”秦道然之所以跟着胤禟进京,就是希冀着有朝一日出将入相,胤俄说准了他的心思,他自有一番遇见伯乐的喜悦,嘴上却故作谦虚。

  “比得比得——当初我虽然没有三顾茅庐,可也是与先生促膝长谈后先生才肯屈就的。”胤禟觉得自己有了这么一位谋士,将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他举起钧窑茶盏奉与秦道然道,“这是先生家乡的碧螺春,我就借花献佛了——今后本贝勒的前途可就全仰仗您了,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只管指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全听您的!”

  “九贝勒如此信任,小的、小的实在感激涕零!”秦道然没想到胤禟如此瞧得起自己,接过茶盏时两只手都在颤抖,几滴眼泪滴在杯中,和着茶水一并咽下。

  “依先生您的意思,现在这局势究竟是怎么样?”胤俄抓了一把瓜子,翘起二郎腿向逐渐平复心情的秦道然请教道,“汗阿玛……真的选了诚亲王?”

  “现在看来,这诚亲王的胜算还真是最大的。”秦道然叹了一口气,拿起凭几上棋盘内的一粒黑子扔回棋盒中道,“大阿哥虽然晋了亲王,可皇上早已借喇嘛的口将他排除在外,对吧?”

  “对对对,那二阿哥呢?”胤俄与胤禟一道凑过脑袋去一面点头,一面目不转睛地盯着秦道然又拿了两粒白子放回棋盒。

  “二阿哥与四阿哥都是一类人,他们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秦道然摸了摸胡须,胸有成竹道,“皇上知道这大清需要能人,需要一个有手腕的人,清心寡欲可不是好事。”

  “所以……还真是老三?”胤禟眉头一挑,觉得秦道然说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九贝勒这话说得不完全——是‘现在’真是诚亲王。”秦道然敲了两下桌角,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那……‘以后’会是谁呢?”胤俄听出了希望,不由与胤禟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

  “皇上如今不到五十天命之年,看来还是有时间的——时间就是最大的变数。当年理亲王出生不久即被立为储君,谁能想到后来的事?”秦道然压低了嗓子,低下头来转转眼珠暗示两位阿哥道,“理亲王娶这么一个女人的事,只怕连皇上都不曾想到。”

  “先生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呐!”胤俄不由拍案叫绝,冲胤禟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倘若咱们俩联手,未来笑到最后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胤禟愿为八哥马首是瞻!”这一刻终于到来时,胤禟即按秦道然先前的指点,先就郑重其事地向胤俄打了个秋千儿,表现出十二万分的忠诚。

  “九弟你这是做什么——”胤俄一向知道自己压根不是当皇帝的材料,胤禟这一跪倒真让他无所适从了,忙扶起胤禟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将来那必须得是你当皇上才能容得下我这个富贵王爷啊——”

  “那胤禟更得谢过八哥的成全了!”终于要到了胤俄这一句明确的表态,秦道然和胤禟俱松了一口气——今天这出双簧总算没有白唱。

  “四哥,上次你带着嫂嫂的阿玛渡河,怎么偏偏船就出了问题呢?”这一年康熙照例要视察永定河的工程,钦点了胤礽、胤禛与胤祥三位皇子随驾。渡过永清县时,胤祥不由望着滔滔河水心生疑窦。

  “我看,这事儿八成是九弟他们给四弟使绊子。”胤礽走到胤祥身后,搭着他的肩膀远眺田垄上劳作的农夫,“最后汗阿玛把这事儿交给大哥,其实大哥对水务一窍不通,最后还是汗阿玛亲自督办才行。”

  “九哥他们真坏,怎么能这样耍阴招呢!”胤祥最不喜欢阴谋算计,听胤礽这样分析,不由气得直跺脚,“咱们应该告诉汗阿玛去,不该罚四哥银子,该罚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