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荆_作者:竹筒夫子(95)

2019-04-20 竹筒夫子

  诚然,杨千御不是暄景郅,他不通医术,也不会对北豫有执念。历经了十数年的官场,他早将一切人情冷暖看得淡出俗世。多少年来身处庙堂,说他全然没有立场也不尽然,但若说真的有什么立场,恐怕也没人真正猜的透。自古以来,杨氏一门,世代忠良,本也是望族名门。只是,自古忠门多凋零,再加之百余年的乱世烽烟,数十载的历史变迁,早已将杨家家底掏的一干二净,到了杨千御父亲那一代,已经是一个在寻常不过的百姓人家。只是,家境虽已落魄,但祖训却是世世代代传承的丝毫不差,杨千御的父亲自年轻时起便任私塾先生讲学。多少年来秉承杨家家训,忠君报国几个字是刻在脑中的铭心,实实在在是一个古板、严苛、不苟言笑,一言不合还会举着戒尺的打人的先生。

  按说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人,多数会长的跟自己父亲一般模样,可偏偏杨千御就是与众不同。自入庙堂起便多的谈笑风生,颇有股与世无争的淡然,但胜在彼时还是一介白衣的他一手文章委实出奇,论证句句独到,策论篇篇都切在要害。那时他与暄景郅互不相识,两人在临仙居中以一局大盘棋局切磋见教,正被乔装的北祁看见,激赏之下,从此一路坦荡。

  多年的淡然,好似无论什么事都碍不到他的心情。不同于一般政客的喜怒不形于色,他杨千御是真真正正的温和淡然,喜怒的情绪波动,根本休想在他的身上寻出。是以,尽管此时此刻是真的担心暄景郅究竟是否顺利,尽管是真的诧异北豫会直接将他软禁在仪元殿,但面上看去,终究还是那一副万年不变的淡然。

  一番话讲完,何初济早已识趣退下亲自去了后殿厨房煎药,甫一出殿门,呼吸到殿外的新鲜空气,何初济才恍如活过来一般,常常吸了一口气随后提着方才抓好的药拐进了厨房,他是太医院之首,这种活计按说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何初济亲自去办,奈何,方才殿中北豫的眼神直接让他后背渗出几层薄汗,比起要在殿内生生受着那般的帝王气势,他宁愿蹲在小厨房守着炉火熬药。左右,短时间内这仪元殿是出不去了,这宫中,乃至于朝廷,只怕是又要有一番血雨腥风。自然,这都不关他的事,他只是个大夫,治病救人,问心无愧。

  殿中北豫到底是流了不少血,是以此刻虽已经服了方才何初济的丹药,但一张脸到底还是惨白如纸,连带着嘴唇都是白的。像是方才一番话说的极费精神,此刻的北豫喘着气阖目养神,一旁的杨千御立在边上一时退也不是站也不是。良久的沉默,久到杨千御几乎以为北豫已经睡过去,僵持的气氛中,不由得他有些心焦。如果萧九卿得手,为何久久不见侍卫禀报宫门外已出事,如果没有得手,为何也不见沈逸带人闯入。但,不管究竟是哪一种,今夜之事都绝不会是如当初计划之时那般稳妥,望着北豫煞白的面孔,杨千御心上那一丝感觉愈发强烈,萧九卿,或者说暄景郅,一定出事了。

  沉思间,眼神漫无目的滑过房中一应摆设,待再次停到北豫身上时,却听见榻上的人阖着双目,语音出口极是一派平静,更甚者,竟还带着几分悠悠的闲适,但话里的内容,却叫杨千御从此彻底改变了对这位年轻帝王的看法。

  “三天之后,朕要开宗祠,晨日行祭祖之礼,至于夜间么......”北豫倏然张开双目,极阴鸷的冷笑一闪而过,“夜间赐宴于紫宸宫,位等国宴,满朝文武,上下百余官员,皆要到席。”转头看着杨千御接口道:“有劳杨中书明日传旨。”

  这句话道完,好似被抽空了所有力气,北豫有些疲倦的挥手示意殿中人全部退下,殿门全部闭合的刹那间,北豫眼眸中的失望一目了然。

  今日这桩桩事件,他的师父,在哪?他在哪?他不知道还是根本就不想知道?还是,根本与他脱不了干系?

  他不敢再想。

  第48章 断情难续(五)

  丁酉年七月二十四,难眠迟迟长夜响钟鼓,不见耿耿曙天有星河。

  咸阳城彻夜都笼罩在一片浓密深沉之中,地处西北的风,力道之苍劲绝非是江南的斜风细雨可与之相较的。正北极下帝星终夜闪烁不定,终究在天色将明之时亮的璀璨异常,之后随着东方天际边逐渐亮起的晨曦彻底隐下了光华。

  相府门前的耳房一如往常亮着不明不暗的烛火,巡夜守卫的家丁也如寻常一般,一个时辰交接替换,不见丝毫疏漏,却也不见任何警惕异常。怪风吹的相府后院竹林沙沙作响,高耸直立的茎干一通直长入天,细碎的竹叶交织重叠,硬是压的一方天空道道阴影。林子之中五步一竹,除了林中深处有一套以供休息的石桌石凳之外,别无他物。青竹经络交叠缠绕在一起,浓荫密布的将其下的一众景物都掩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