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亡国妹妹_作者:这里有个土豆(85)

  苏舒苀对于家国大事虽然担心,但是却不敢着急,因为她的一个想法很有可能改变《殷末》后面的剧情,影响大殷的存亡。

  因此在做决定之前,苏舒苀去向朝中为官时间最长,且最为博学的太傅请教。

  太傅与苏舒苀的想法大体相同,所以在苏舒苀说完来意后,太傅轻抚自己的一缕白色胡须赞同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朝中诸多臣子都以大国之臣自居,并且一直认为后金对大殷不具有威胁。如今后金入京,他们对后金使臣诸多挑剔,百般嫌弃。却不知,若是小患不除,必成心头大患,到时再想除去就难了。”

  苏舒苀忙道:“父皇向来敬重您,若是您同父皇好好说说,讲明其中缘由,父皇必会会听您的。”

  太傅神色间满是疲惫:“朝中并非老臣一人,圣上又怎会只听老臣一人之言?”

  苏舒苀看着脸上皱纹深陷的太傅,依稀记得自己幼时随太傅学习四书五经时,太傅还风神俊朗,如今竟然也有了老态。苏舒苀一是为太傅的老去而感到心酸,再是为了时光的流逝感到悲伤。

  到底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苏舒苀的想法太傅一猜就清楚。不过太傅笑得洒脱:“公主殿下这有什么好感伤的?所幸朝中尚有谭将军这样守家卫国的武将,还有忠心为国的文臣。”

  苏舒苀想到《殷末》的结局,不由悲从心来,“可我们……”

  话说到一半,苏舒苀忽然惊觉,她怎么能够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信心?自己作为一国的公主要是都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信心,那么别人呢?那么天下万民呢?

  苏舒苀及时遏制住自己的悲观心态,同时躬身向太傅行了一礼道:“先生教训的是,舒儿受教了。”

  太傅轻抚胡须:“一切都有天命,大殷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

  苏舒苀随太傅学习多年,从未听人说过太傅还会占卜之术,因此只当太傅是在安慰自己,她既已想通,便不会再去想其他绕乱自己的心绪。因此只是对太傅道:“老祖宗也说过,人定胜天。”

  太傅笑看着面前的小姑娘,他一生占卜过两次,之前明明已经是气数将近的运数,但在第二次占卜时却显示起死回生。改变这一切的原因隐隐显示在面前的小姑娘身上,太傅眸中带着点深意,年过古稀的他原本心静如水,但此时却对面前的学生产生了些好奇。

  同太傅讨了主意后,苏舒苀也安下心来,她没有直接去找盛文帝,而是给盛文帝身边的瑞公公传话。都是宫中的人,有些事情能够瞒得了主子,但是不一定能够瞒得住奴才,甚至他们往往能够知道更多的信息。

  有王公公作为前车之鉴,瑞公公自然不会傻到得罪盛文帝唯一的女儿。同时瑞公公也明白,自己能够成为盛文帝身边的管事太监,有一部分原因是公主看不惯王公公那些干儿子们,所以才将他这么一个在宫中不起眼但盛在干活踏实的奴才提拔起来。

  瑞公公在当值的时候适时同盛文帝提到后金的使臣用重金收买朝臣,甚至就连他这个管事大太监都有一份。

  艰苦朴素到本人和自己女儿每日食粥的盛文帝一听到收受贿赂,一双眼睛立刻瞪了起来,不等盛文帝开口责骂,瑞公公赶忙跪地把后金送来的五百两银票送到盛文帝的龙案上,并磕头请罪:“老奴自知不应收受后金使臣的贿赂,但是老奴想着那些狗崽子白白送上门的银子,不如收下来交给您,您用着这银子修缮修缮宫殿也好,给公主殿下买些心爱的物事也好,都能让您乐呵乐呵。老奴要是不收,那不是白白便宜了那些狗崽子们吗?”

  瑞公公话说的好听,盛文帝满意地让他起身,同时也在思考朝中的官员还有谁收受了贿赂,后金使臣贿赂自己的官员目的又是什么。他本就是多疑之人,现在细细想来,盛文帝愈发怀疑后金使臣与朝中臣子勾结。

  “小瑞子!”一想到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臣子不说尽心竭力辅佐于他,反而帮着外人想要掏空国家,算计于他,盛文帝怒气冲冲拍了一下龙案:“六部主要官员的罪证,命陈旭收集!”现如今盛文帝能够想到的信任的人也只有这个略有些木讷但为人正直的禁军统领了。

  但是盛文帝没有想到,一个常年带兵领将的禁军统领怎么去查证?就算身处京城,但是也一直在努力将自己排除在京城官员的圈子之外人又怎么能够得到盛文帝想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