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娘先应下这门婚事,我再告诉您!”谭璇狡黠一笑。
“唉,璇儿并不是娘嫌弃锦娘,可……”田氏慨叹一声,原以为从那么多人家挑选合心意的姑娘让人发愁,没想到儿子给自己出了个更大的难题。
“娘,年岁大了些不是更晓得心疼人吗。旁人最多时下议论议论。将来阿晔仕途顺遂,还不得夸您眼光好挑个好亲家,反正此生,我非锦姐姐不娶!”
见田氏面色松动,谭璇敛了刚刚的暖笑,对着她郑重道。
“你!八字还没一撇已非卿不娶,若以后过了门,还不得娶了媳妇忘了娘?不过……如今明府尚未出孝,找媒人上门不合适,你三舅母与乔氏相熟,过几日我让人传信过去,请她过府相叙,让她出面为你去张罗。”
田氏被儿子的话气笑了,倾身在他膀子上擂了一捶,而后心中颇不是滋味的注视着五官已长开的幺儿,养大的儿子今后就是另外一个女人的了。
怅然过后,收起心思开始为儿子谋划起来,瞧其那个倔强的样子,什么通判小姐、知府外甥女铁定都入不了眼,费尽心思还是白费。
罢了,儿子正值科考关键时期,不给他添堵,让其分心了。锦娘那丫头,品性不错,既然儿子死活都要她,做娘的怎能舍得让孩子心里不畅快。
“娘,您真是天底下最最好的娘!口干了吧,儿子给您续杯水。”谭璇见老娘终于点头同意,欣喜若狂,忙起身狗腿似的,倒杯水躬身递到她手上。
“不应下你,娘难道就不好了!你爹那里娘可不管,你自己跟他说去!”田氏见幺儿真情流露,多久没见他在跟前撒娇了,面上虽嗔着他,可心里却高兴不已。
第53章
“放心吧,娘, 只要您同意, 爹那里您就不用操心了。”田氏即已同意,谭璇早想好让他爹点头同意的办法了, 拍胸脯保证道。
即然决定与明府结亲,田氏也不在纠结什么了。只不过生起了八卦心思。两人隔着年岁, 明锦之前一直在京都,不在平江,之前又不相识,儿子怎会痴情于她。
谭璇听其疑惑, 当然不可能把自己与明锦已私下定情的事情告诉于她。
只说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明锦帮他改诗, 院试中恰巧出了那首贴诗,才让他侥幸中得第三名,故而从此倾慕她的才情,心悦于她。只是还不知明家愿意否。
“哦,还有这事?这么说来锦娘确实才情出众。既然咱们主动登府诚意求娶, 他们怎会不愿。打着灯笼也找不出璇儿这样的好夫君!”
见儿子有些不自信, 田氏登时有些不服气, 在她心里,就是公主, 儿子也能配得上。不过经其这么一说, 还是决定到时去明府态度和软诚恳些。
自致士后,谭游一直居在大儿子谭圭府上, 谭璇想的办法是让祖父出马。古人重孝道,老子发话,儿子怎敢不同意。
以谭游为官多年的阅历,应会同意自己与明锦的婚事。这样以来有了他的拍板,谭墨自然也就没什么意见。
当到了谭圭府上时,一家人正为谭璃的事情纠结不已。此次乡试他在副榜上。有两个选择,要么前去京都国子监读书,要么依旧留在书院。
可谭璃已在横山书院呆了四年,夫子该教的东西已经授完,余下的只能靠自己体悟。
白氏想让儿子去京都,大儿子基本已没什么希望了,秀才考了几年还没考中。为今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小儿子身上。
让谭璃去国子监,白氏有自己的小心思,除了能换个书院接受不同夫子大儒的教导,还有就是能跟着谭璇一起到京都田府中。
田家有两进士,儿子前去,也能沾些光让田氏父子指导一二,对功课大有裨益。
可公爹与丈夫有些不赞同,认为儿子清冷的脾性不适合去那种权贵遍地的地方,凭谭璃乡试的成绩,在平江可换个书院读。
“璇儿来啦,昨儿在府上没见着你人,听说去外祖府上了。眼看着天将凉,也该要前往京都了吧?再晚些,路不好走,还是早日出发的好!”
白氏为小儿子的事情有求于田氏,这些日子几乎每日都往其府中跑,什么话好听说什么,巴结味十足。
“恩,再过些日子便要启程。七哥如何打算的?”谭璇也认为谭璃那种眼高于顶清傲的性格还是待在普通的书院好。
进了国子监,若外如平时对他们的那种态度,说不定有骄横官二代在背后给穿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