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_作者:小树要长高(122)

  不管怎样,以后大家都是同为朝廷做事的,该有的礼仪是必须不能少的。

  “学生见过侍郎大人!”众人听面前之人竟是户部侍郎,立时恭敬的打招呼。

  在旁人府上,面对的又是一些少年,刘良敛下官威,露出寻常长辈的慈和笑容,目光在几人身上略过,点头道:

  “嗯!近日京中举子在文华楼组织几场诗会,你们若书读累了,不防前去凑凑热闹,结交些同年好友。听犬子说可有不少人颇为期待平江府的案首到场啊!”

  不知其中哪个是田昀和的外甥,也不好当面出口想问,只装作随口一提。

  “呵呵……璇儿得空定会前去的,只不过他们刚至京都没几日,不巧在路上不小心又着了凉,在府中将养着。”刘良是东宫太子的人,方今又摸不准皇帝什么心思,田昀和不想与之走的太近,随口寻了个由头,敷衍过去。

  “噢?!那可马虎不得,当以身子为重,万毋耽搁春闱大比,诗会只是闲时怡情之趣。”知道田昀和滑不溜秋,李良也不以为意,只要在旁人眼中,田氏与自己走的近,暗中支持太子目的已达成大半了,言语上关爱小辈一番,便告辞离去。

  初到京都时田昀和已对他们说过朝中局势,方才听刘良口中故意提起太子,不用深思也能猜到其用意。

  如今他们只不过是尚未踏入仕途的举子,即便中了进士也只不过是底层小啰啰,皇权斗争中的卒子。几人自然不愿不知天高地厚的搅和进来。

  果不其然,冬节过后没几日,田府便接到帖子,邀请谭璇等人到文华楼参加诗会。

  田文瑄倒是想出去吹吹风凑凑热闹,可问了一圈也没有人与其同去,只好作罢。看着几位埋头做文章的好友,慨然一叹,来之前原想着到京都时要好好的在一众举子中大展文采的,却不想因着各种缘由,被憋在房中做功课。

  之后来京中的士子们大部分得知平江的乡试案首是吏部侍郎田大人的亲外甥,并且已至赶来京都参加会试。临近年关邀帖每日都能接到几份。

  科举入仕哪能不与人打交道,最终田昀和与田文舸从各种邀约中帮他们筛选了其中普通的聚会。

  即便经过了一轮筛选。谭璇等人从腊月中旬开始,几乎每日都得出门应酬一番,直到大年三十的前两日才消停。

  时光飞逝,在忙碌于功课与应酬中,年节转眼间到了跟前。

  除上次因雪灾年节滞留在香山书院,这是几人第二次远离家乡在外过年,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这种情况会很正常。

  身边有亲朋好友陪着,心头产生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之情很快被年节的喜悦所替代,没有繁琐的礼仪,反而乐得自在。

  春闱于二月二十八日在京都贡院举行。年节一过,眼望着会试一日日的到来,众举子皆开始着急功课,无人再有心思组织宴饮诗会。

  谭璇等人同样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备考会试上,为方便指导几人的功课,田昀和要褚人从租住的院落里搬回了田府。

  每两日布置一篇策论,完成后他与小儿子相继批阅,尤其是涉及到朝中一些重要的政令,会多叮嘱几句,甚至要求将一些佳作熟记心中。

  在此期间,谭璇延续着在江宁的收集策论材料的好习惯,除了每日必读的京都小报,还要出门溜达一时辰。

  江南的二月,杨柳都已泛出新绿来,可此时的京都春寒料峭,仅在空气中闻到一股春天的气息,压根没见着真面目,若不是田府花园中的迎春花悄然绽放,让几人有种冬月的错觉。

  “唉,官家也真是的,谁能没个儿女,大冷的天只让穿几层单衣,到时手都冻的伸不开,还怎么握笔做卷子,之前文启他们下场还让穿层皮袄呢。”

  这几日,田府的女眷忙着为府中五位即将要参加会试的举人准备着考篮衣物。

  去年乡试发生集体作弊一事,处理了不少官员。如今负责组织会试的礼部官员,神经绷的紧紧的,生怕一不小心再发生此类事件,祸及自己。

  整个部门从尚书到主事绞尽脑汁想预防作弊的种种措施,最后呈给皇帝的规章条款足有满满的十页。

  临着会试开考的前三日朝廷颁发诏令,除了在其它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外,参加会试的举子们入场只能穿单衣,连层数都有规定。

  “文瑄你考篮中多放些蜡烛,耐不住寒就点蜡烛烤火,这次可不能挑食不吃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