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_作者:小树要长高(145)

  而对明锦则是:两口子相互担待体量,作为母亲的她没法随幺儿一起去往京都,生活上顾及不到儿子,以后我就他交付给儿媳你了,最后指出要把子嗣大事挂在心上云云。

  谭璇觉得老娘在古代已算是明事理之人,可听其对明锦说的话,完全像是托孤一般,有些无奈。

  古人创字真是神奇,所谓新娘,就是亲娘为儿子找了个接替她的接班人,负责儿子的吃喝拉撒睡。

  兄弟两人的早饭一般在各自的小院中解决,敬完茶后,他们先回去吃饭,然后再到谭圭府上给祖父以及大伯一家还有三叔等人敬茶。

  “竹园太小,再怎么改动也就这样,二姐的院中有不少红梅树,我已吩咐仆役开春时在咱们院里植几株。”

  谭璇是在京都时方知明锦喜欢红梅,返回平江小院已翻新修葺好了,不方便再做变化。

  “这样就挺好,再植红梅反倒四不像了,京都院落大,到时僻出块地方植些青竹。”

  谭墨夫妻加上两房儿媳妇住的有些紧巴,因而他们的竹院并不大,不过布局设计却匠心独运,让人眼前一亮,明锦是真心喜欢。

  “行,听娘子的!”敬完茶回来两人心情很不错,进入自己的小窝,关起院门更是自在,谭璇开始贫起嘴来。

  闻听‘娘子’二字,又见他挑眉痞痞不正经的模样,明锦娇嗔一眼,心中却羞涩不已。

  第68章

  二公子对二少奶奶的在乎,仆从们皆看在眼里, 灶上的厨娘在做早饭前特向依夏打听过明锦的口味, 故做的饭食颇合她的胃口。

  “我向仆婢们吩咐过了,往后咱们院里的庶务都交由锦姐姐做主。”谭璇夹了口明锦给布的菜后, 神情自然的说起家中管理权的交接问题。

  想到京中置办的宅院。略略思量接着道:“京中的宅子是我用书肆的红利买的,爹娘还不晓得, 过些日子娘若给你银子就收着……总有一天我和大哥会分家的。”

  自己与田文瑄等人合伙做书肆买卖的事情,谭府中人都知道,刊印书籍的纸张为怕哥嫂有想法,并不是白用, 而是高于本钱一成的价格采买的,这样双方都得利。

  书肆生意挣得银子是自己的私产, 田氏并没过问银子去向,皆由自己收着,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兄弟两人每月发的都有例钱。

  以他对田氏的了解,他们返京时总会有所表示的, 儿子在京都买房怎么着也添补些银两。

  “好。之前阿晔还藏着掖着, 若早些时候知晓, 也可去看看几位大才子经营的书肆是如何模样。”

  对接下后院管理大权的提议,明锦没有丝毫扭捏, 含笑坦然应下。

  听闻京都府院是其背着公婆用书肆的进项购置, 她不禁有些惊讶,瞥见谭璇不以为意的神情, 往深处想了想,心中似浸了蜜,漾起甜笑。

  几人合伙做买卖的事情明晔起先并未对家中人提起,是后来才晓得的,那时明锦和乔氏已不在恩慈寺借住,否则定会去瞅瞅的。

  “这有何难,去往京都路过江宁,到时咱们暂歇两日,我带你好好逛逛郡城。”

  九月香山虽不是满山红枫,可黄澄澄的也很壮观的,古代女子多被拘在府中,恰好趁此返京可散散心。

  “会不会耽搁赶路,回京迟了?”明锦听丈夫要带自己游江宁城,颇为意动,算起来,那里是两人的定情之地,现今他们喜结连理,有着小女儿心思的明锦非常想去故地重游一番。

  “怎会,路上盘桓几日无甚大碍,大不了出了郡城脚程加快些就是。”朝廷批复两个月假期,可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并没有严格得规定。

  他既然这样说了,明锦便放下心来,暗暗期待着江宁之行。

  接下来的两日,谭璇带着新婚妻子一一到谭氏宗亲府上认了门。

  ……

  第三日是新妇回门的日子,小俩口大早载着一车回门礼前往明府,经过寒暄问候,谭璇留下明锦与乔氏说体己话,自己随着明晔到书房咵天。

  “离启程还有十来日呢,急什么?”瞥见桌案上码好一摞书卷,猜想是明晔理好要带到京都的卷集,随口一问。

  心情烦躁的明晔不再挑书,长叹口气,转身隔桌坐在谭璇一旁:“我现在恨不得早早的赶到京都去,躲得清静!”

  瞄一眼满面春风神采焕发的谭璇,别扭地发问:“姐夫,是不是成亲后很麻烦?出趟门还得向我姐言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