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_作者:小树要长高(206)

  忆起张老爹谈起的九莲山现状,谭璇便又开始思忖接下来颁布怎样的必要措施。

  “现今还好,往后九莲山兰花村逐渐被世人知晓,人心不古,一旦起了夺财之意……”明锦看着车厢带回来的四盆生机勃勃的兰花,蹙了蹙秀眉,忧虑道。

  明锦所忧之处,也正是谭璇担心的一个方面,就比方说此次张伯短短时间靠卖兰草进项二十两银子,这笔银两对普通的庄户而言足够大半年的开销。

  而且听张大山讲明日香客上山拜财神,定会又有生意上门,长此以往,怎不招惹人红眼。

  这是往小处说,往大了呢,旁的村子同样会眼红兰花村村民的养兰营生。

  “此事得从长计议,回去我同马大人刘大人商议一番,再定策略。”倘若官府插手,自己刚上任不久,难免遭人口舌,想想还是缓缓妥帖些。

  明锦见丈夫心里有数,便不言其公务之事。轻轻抚了抚十六的后颈,手背探探其脑门确定体温正常后,指着被其丢弃一旁的螃蟹逗儿子说话。

  瞧儿子焉焉的偎在明锦怀里没精打采,恐昨日吹了海风受了凉,不敢大意,谭璇决定不继续往别的镇走访,直接让山竹驾车往家赶。

  二月初有县试,对一县之城来讲乃为大事,正月初六县衙开印,谭璇便交代书吏草拟公告张贴县衙外墙,提醒应考儒生县试开考时间、各种注意事项以及警告作弊一经发现的严厉后果。

  之后又吩咐下去对县试考场的县衙礼房进行检修,谨防科考中途露水等现象。

  与此同时还要处理春节休沐几日中积累的各种案件,待稍微喘口气时,突然发现已到上元节前夕。

  上元节,县衙全体官员休沐一日。

  “早听闻大人非旦文采卓绝,对绘画一道也颇为精通。今日有幸得见大人墨笔,让下官大开眼界!”

  早清楚今日有客上门拜访,谭璇昨晚软磨硬泡才让明锦松口将她一盆已开花的宝贝春兰借与自己几日,放在招待客人的书房中。

  书桌上放置各种颜料,画起春兰图来。

  “哈哈……本官已几年不曾动笔,今儿实因见此花开的惹人欢喜,一时手痒,让诸位见笑了……”面对下属们的“交口夸赞”,谭璇矜持摇头谦虚。

  “大人折煞吾等……”明锦挑选的春兰却是上等之品,只见花朵全素白,在清脆欲滴剑叶的映衬下高雅清贵,让一众看官赞不绝口。

  觉得气氛差不多了,谭璇笑吟吟的提议道:“兰位列四君子,清幽雅致品性不凡,本官画已毕,只差诸位大人和诗。平日里我等忙于公务琐事抽身不得,不如今日就以兰为题组个诗会,庆贺上元佳节!”

  文人大多爱附庸风雅,当官的更甚,大家谦虚几句后便不再客气,兴致盎然的大显身手。

  ……

  最终,诗会圆满结束,最满意的人当属诗会组织者谭璇了。

  当其正准备策划下一步有关九莲山兰草宣传事项时,突然接到朝廷诏令,三月初将在清河县县境试建海塘围涂造田。

  第106章

  诏令是由朝廷工部拟订经闽府、郡城一级级下达,清河县县令需参与工程督导任务。

  谭璇不清楚此项政策是朝廷临时起意还是早勘测好了的, 无论怎样, 选在清河县围涂造田对城中百姓是有利的。

  九龙江入海口绵延十多里的冲积滩涂未被利用,着实可惜。

  海塘垒建后, 能阻拦海浪对沿岸土地的冲涮,将九龙江中经年积累的肥沃淤泥清理, 作为造田土料,到时不出两年,沿海一带势必是田丰水美。

  光想想那时光景,谭璇便忍不住内心阵阵激动, 恨不得时间过的快些。

  诏令之所以提前下达,则因早一步做好征役准备工作, 二月为农事繁忙时节,百姓多在田中栽秧种稻,工事定在三月后恰恰为了规避农时。

  除向百姓征役,届时朝廷会征调流至闽府各处的刑犯,谭璇看到该项举措后。难免想起儿时朋友傅裕来, 当初只知其流放闽地, 并未仔细询问具体徙在何地, 希望这次两人能重逢。

  清河县一众属官看到上级诏令时,无不喜笑颜开, 早知朝廷每年的政绩考评包罗多项, 其中民生好坏最为关键,有了丰沃的田地, 何愁其它指标不佳。

  因而当谭璇吩咐相关任务,个个磨拳擦掌,干劲十足的模样。

  “大人,容卑职造次,诏令写围涂造田,但并未说明田地归属谁,清河县百姓辛苦种的树,若最终被旁人乘了凉……”县丞马志才将眼前的三份公函慢慢推向谭璇,觑了他一眼,犹豫说道。